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新唐·复兴 > 新唐·复兴目录 > 第一部:起点 第一卷 第七章:长安之行(中)02(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新唐·复兴 第一部:起点 第一卷 第七章:长安之行(中)02(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李复答道:“是,这是刘知几刘文公的大作,我很是喜欢,所以专门印制了,姑娘若是喜欢,我送你一套便是。”

    那女子先是说道:“谁稀罕你送?”忽然又狡黠的一笑,问道:“你印此书,可征得写书人的同意了?”

    李复一怔,现代社会印刷别人的书是要征得作者同意,要付稿费的,虽然不知道古人是不是也是这么严格,但一般来说,征得作者同意应该是基本的礼节,这一点他以前倒是没有想到,所以有些不好意思的道:“没有,可是刘知几刘文公已去世多年,也无从征得许可了。”

    那女子一笑,明眸皓齿,宛如一朵初开的玫瑰,屋子里仿佛一下子充满了春意,李复则觉得整个春天都在自己眼前,不禁又看呆了。谁知那女子道:“刘文公已仙去,可是他还有家人呢,怎么说你也应该去求得同意,才好印制此书卖给别人啊!”

    其实这女子有些死搅蛮缠,完全就是故意找碴,但李复听来,却是理所当然,因为现代的著作权法有规定,一部作品的著作权是作者终身和死亡后五十年,《史通》一书撰成于中宗景龙四年,刘知几是卒于开元九年,也就是西元七二一年,离现在不过三十余年,还确实在著作权保护期限之内。

    所以李复连忙道:“姑娘说的是,我会立即寻找刘文公的后人,亲自登门求得许可。”

    那女子笑道:“这才对了,万一你因此吃了官司,岂不是倒霉?我这么好心提醒,你可如何谢我?”

    李复忙道:“怎么谢都使得,姑娘说如何便如何。”

    那女子颇为满意,像是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说道:“我今日挑你几本书,你不问我要钱便是。”

    李复怎能不同意,就是没有所谓的提醒这回事,他也一样答应,所以笑道:“那是自然,姑娘尽管挑选。”

    那女子听了,喜滋滋的挑了一大堆,又请李复帮忙搬到门外的马车上,李复搬了好几次才搬完,那女子还说:“就这么几本,这次就便宜你了。”

    李复只能苦笑,这么许多还说是几本而已,她胃口还真够大的,但心里却是甜蜜蜜的。眼见那女子要坐上马车就走,才慌忙想起问道:“姑娘在何处居住,我日后若是相寻,怎样才能找到姑娘?”

    那女子笑道:“你为何要找我,莫非以后想要回书钱吗?”说着便叫车夫赶动马车离去。

    李复着急道:“书是送给姑娘的,以后若是印了新书,我可再给姑娘送去。”

    马车已驶动,只听那女子在车中道:“刘文公家人都在长安居住,你不是要去他府上拜访吗,那你须要去长安,我也住在长安,到时候也许就遇见我啦!”

    李复得了答复,哦了一声,心下稍安,看着马车离去。好一会儿才明白过来,那女子说了等于没说,长安城里人口超过百万,自己即使去了长安,又去哪里寻找她呢?而且早就竟然连她的姓名都没有问,就更是无从寻找了。

    明白过来以后,李复才是后悔莫及,但人已远去,自己也无可奈何,只能望而叹息了。

    回去以后,李复心中迟迟不能平静,这女子的音容笑貌一直在他眼前浮动,无论如何也拂之不去。她的离去,让他的心中好像空了一大块,他似乎又回到了和恋人刚刚分离的日子,心中无时无刻不在思念,那种心如乱麻、酸楚不止的感觉他已经体会了太多。想了好久,李复最终做出了决定:离开洛阳,前往长安。

    本来他就准备入秋时去长安,登慈恩寺塔,以遇杜甫等人。此时已是夏末,离他原来打算的日子也很近了。再加上那女子说她也在长安,李复不时在心里说,也许到了长安,真的会再遇见她呢。他们真的是有缘呢,就在这洛阳,前后不也见了两次吗?

    李复将去长安的想法给大家说了以后,元结和李昭明很是吃惊,李彭却是早知他有此想,反而并不惊奇。

    元结问他为何如此匆忙就要赶往京城,李复道:“此际纺织、蒸酒、制糖、印刷等诸事都已走上轨道,冶炼成功也只是时间问题。我能做的都已做了,在洛阳有次山盯着就可以了,再说还有李管事在。我去长安,其实也是想在那里扩展我们的生意,毕竟长安是京城所在,定然大有可为之处。再说我们迟早也要进京的。”李复这一番大论光明堂皇,丝毫不提自己的真正心思,说完自己都在心里骂了自己一句无耻。但众人听的却毫不起疑,特别是最后一句大含深意,说的元结不由点头。

    几人又商议许久,决定李复先与李彭一起进京,安排了住所和工坊所用的地方之后,再组织相应的匠人前往,在长安开设各种工坊,以扩大生意。最后李复还交待元结和李昭明,要注意发掘人才,适当挑选人选,让他们自己进行管理,元结必须尽快从中抽出身来,以做好前往长安的准备。

    李复道:“科举在冬季,时日已无多,次山此次必然会榜上题名,所以一定要提前去长安准备一下。”

    元结奇道:“胜之以前不是说过科举不是一条救民的合适途径吗?怎么此时又要我去参与科举呢?”

    李复笑道:“
>>>点击查看《新唐·复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