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汉道天下 > 汉道天下目录 > 章节目录 第1071章 术有专攻(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汉道天下 章节目录 第1071章 术有专攻(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汉道天下第1071章术有专攻

    荀悦反复思考后,接受了周忠的邀请。

    不找到答桉,他死不瞑目。

    第二天,周忠便赶赴秋汛工地。

    与韩遂见面之前,周忠先尝看了几个地点,以专业的眼光评判韩遂的防秋是流于形式,还是脚踏实地的保护一方。

    说实话,他一开始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韩遂很聪明,黄猗也很精明,但他们麾下的将士毕竟只是惯于厮杀的西凉人,不是水工。能有保境安民之心已经很难得了,要他们精于土工,这个要求的确有些高。

    应该还是表率的作用多一些。

    可是看了几个工地之后,周忠大为惊讶。

    他不仅没找出明显的不足,甚至觉得有很多巧思,比他之前在冀州搞的水利工程还要出色,显然出自高人之手。

    他一问,才知道主持秋汛的人虽是抚军大将军韩遂,但具体负责的却是都尉袁敏。

    一听袁敏这个名字,周忠就知道韩遂找对人了。

    这是一个真正的治水行家。

    他听司徒府的掾吏说过,张喜在任时,就曾想辟袁敏为吏,主持水利。奈何张喜东奔西走,一直没能付诸实施,最终还是错过了。

    如今袁敏还是得到了发挥长处的机会,张喜却背负着耻辱,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

    不过两三年时间,已经没人提起他了。

    一念及此,周忠不禁感慨世事无常,人心易变。

    安卓、IOS版本请访问官网https://www.biqugeapp.co下载最新版本。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想当年,张喜随朝廷西迁,也是忠心耿耿、临危不惧的老臣啊。他有大把的机会脱身,却一直不离不弃,没想到最后会是这个结果。

    居然还不如袁术这个悍鬼。

    ——

    周忠见到韩遂、黄猗的时候,他们正围在一起,听袁敏讲解今年的水情。一群人围在一旁,有三四十岁的壮年,也有二十出头的少年,都穿着短衫,戴着斗笠,脸色黝黑,一看就是经常风吹日晒的。

    其中有些人卷着裤腿,脚上还有没洗掉的泥污,像是刚从工地来的。

    见到周忠,韩遂起身,拍了拍手,朗声笑道:“诸位稍停一下,司空大人来了。这可是你们的直接上官,怠慢不得。”

    众人纷纷转身行礼。

    按照朝廷的制度,他们是双重管理。既要配合当地郡县的行动,又受司空府业务管理。将来想升官,大概率也是沿着司空府这条线。

    因此,司空府每年的考功就显得非常重要。

    如今司空大人亲自,他们岂敢怠慢。

    让他们意外的是司空来了这么大的事,之前居然没收到一点消息,也不知道是哪个环节疏漏了,搞得他们换衣服的时间都没有。

    在众人尴尬,或者往人群后面躲,想掩饰自己脏兮兮的腿脚。

    只有袁敏无动于衷,行了礼,便静静地站在一旁。

    周忠与韩遂见礼,寒暄了几句,随即回到袁敏面前,看着画满了各种符号的地图,问起了治水的具体安排。

    袁敏一一作答。

    周忠不时问一两句,并要求围观的人回答。有人回答得很流利,有人则因紧张而有些结巴,但大多还是说出来了。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周忠很满意,转身对韩遂说:“抚军大将军治水用治兵,调度有方,名不虚传。”

    韩遂哈哈一笑,连忙谦虚了几句。他向西南方面拱手,又指指面前的人群说道:“我只是一介武夫,保境安民是本份。至于这治水嘛,上承天子教诲,下蒙诸君尽力,我只是奉命行事,不值一提。”

    周忠见了,暗自感慨。

    他是真没想到,韩遂也有这么谦虚的一天。

    也不知道天子有了什么手段,硬生生将一个西凉武夫变成了儒将。

    聊了一阵,周忠才知道,旁边这些人都附近县乡的相关掾吏,负责的就是水利、土工、屯田等事务。每年秋汛,他们都会集中起来,充当各县乡防汛的主力。

    袁敏正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韩遂、黄猗反倒是为了迎接周忠,特地来现场听听的。

    韩遂没有直接说,但周忠猜想,这应该是黄猗的主意。

    据说当初狼骑出征,就经常聚在一起检讨前一段时间的战事,总结经验教训,以利再战。一开始,黄猗只有听的份,再后来,黄猗就成了主导者,负责决定前进方向,作战方案。

    周忠本人在冀州协调各郡水土,准备挖掘运河的时候,也常常采取这样的办法。

    原因也很简单,他本人对水利并不精通,对冀州的地理、水文了解也有限,无法担负起总
>>>点击查看《汉道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