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汉道天下 > 汉道天下目录 > 章节目录 第954章 老臣出手(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汉道天下 章节目录 第954章 老臣出手(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刘协挠了挠头。

    他的确对汝颍人有警惕,特别是收复邺城之后。

    审配最后怂了,没拉着城里的汝颍人陪葬,随后汝颍人就凭借着雄厚的人脉纷纷入仕,他想阻止都来不及。要说心里没点想法,那肯定不是实情。

    但他自问还是很克制的,怎么就被人看出来了呢?

    这话从杨彪嘴里说出来,自然不是一句玩笑,更不能当作耳边风,不当回事。

    “杨公觉得这个建议如何?”

    “臣以为大体可行,不妨先在冀州推行。”

    刘协立刻听出杨彪的言外之意。“只是冀州?”

    冀州刚开始普及教育,可供选择的人并不多。刘协更在乎的其实是并州、凉州以及关中这些已经推广教育几年,积累了一些可用人才的地方。

    “冀州强制推行,其他州郡根据实际情况,酌情施行。”杨彪耐心地劝说道:“冀州百废待业,未必有多少百姓愿意让子弟读书。有了这选官制度,他们更愿意接受朝廷教化。其他州郡见行之有效,必然跟进,不然则百姓生怨,过在太守、县令。若是朝廷强制推行,若有不便,则怨在朝廷。”

    刘协听懂了杨彪的意思。

    这个选官制度会伤害官员的利益,必然会遭到抵制,就算是执行,也必然会遭到层层变形,最后产生各种问题。如果由朝廷强制推行,则怨言都积在朝廷身上,形成对新制度的冲击。

    与其如此,不如将强制推行局限在阻力最小的冀州,其他州郡则缓一部,将主动权交给郡县。这里面肯定有执行的,有不肯执行的,但不管如此,这些怨言都不会针对朝廷。

    安卓、IOS版本请访问官网https://www.biqugeapp.co下载最新版本。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等朝廷在冀州推行收获成效,其他州郡的百姓自然会对现有的选举制度产生疑问,要求效彷冀州,推行考试制度,那时候压力就会转到那些官员身上,而朝廷也更有底气。

    看似缓了三五年,其实走得更稳。

    刘协再一次确信,杨彪是来帮自己的。

    有这个经验丰富的老臣主持选官制度的改革,比自己亲自动手要好得多。除了在执行过程中节奏把握得更好之外,万一出了问题,有杨彪在前面挡着,也比自己直面争议要好得多。

    “就依杨公。”

    ——

    得到了刘协的正式授权,杨彪随即展开工作。

    第一步,就是和荀或商讨具体的操作。

    比如考经学,怎么考,是背诵内容,还是发挥意理?又考哪些内容,儒家经典那么多,有争议的地方怎么办?

    这些都是争议点。

    经过反复讨论,包括在刘协面前争论,最后决定以二十多年前确定的《熹平石经》作为考试内容,按照不同章节,每次挑选一定的内容,分成默写内容和发挥义理两部分。

    《熹平石经》是孝灵帝在位时完成的一项大工程。本意就是为了解决儒门对儒家经义的歧义而采取的手段,应该说是顺应时代的重要举措。以此为准,既能避免各家经文不同带来的争议,还能彰显孝灵帝的功绩。

    不管孝灵帝在位的时候做了多少荒唐的事,如今大汉中兴,天子做为先帝之子,从孝道出发,也有必要为孝灵帝正名。

    《熹平石经》无疑是一个重要抓手。

    就算是再偏激的儒生,也不能否认,孝灵帝在位时完成的《熹平石经》对儒门是一项壮举,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熹平石经》初立于太学时,就在天下读书人中引发了轰动效应。为了能一睹其面目,甚至拓一份碑文,太学几乎被挤得水泄不通。

    如今有了印坊,正是将《熹平石经》刻成书,印行天下,当作标准教材的好机会。

    这个重要的任务,自然就交给了蔡琰和甄宓。

    蔡琰负责校正文稿,甄宓负责印刷,然后率先在冀州发行。

    第二步,则是将荀或提出的方桉印行天下,供人讨论的同时,由各郡县自行决定是否试行,又如何试行。

    不管有多少太守、县令愿意执行,首先要让天下百姓知道朝廷即将改革选官制度,要将仕途的大门对更多的普通人敞开,让他们知道,朝廷正在尝试解决“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这类问题。

    《我有一卷鬼神图录》

    就和行军作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样,在正式推行之前,要先造舆论,让百姓知道朝廷有改革的决心。

    当然,这么一做,也把荀或推到了风口浪尖。

    这个建议是荀或提的,不是天子一意孤行。

    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操作,司徒府完成了这项重大改革的准备工作,
>>>点击查看《汉道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