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汉道天下 > 汉道天下目录 > 章节目录 第845章 知己知彼(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汉道天下 章节目录 第845章 知己知彼(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沮俊大喜过望。

    马钧愿为北军效力,却不在乎官职,这简直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你是怎么和那甄氏小女子联系上的?”

    沮授笑笑,将大致情况说了一下。

    这次随士孙瑞去洛阳参加大阅,他清楚天子武力平定冀州的心意已决,而且有意要逼反一部分冀州大族,冀州必将迎来重大损失。

    他无法阻止天子的想法,只能退而求其次,想办法为冀州将来的恢复做些准备。

    他很自然的想到了甄宓。

    甄宓有国色,又有中山甄氏的雄厚实力,据说和天子也见过面,印象还不错。如果她能入宫,冀州在宫里也就有了发声的机会。

    找到甄宓并不难——她是随驾的讲武堂技师——但甄宓却拒绝了他的提议。

    入宫解决不了问题。

    况且宫里原本就有冀州人,董承的女儿董宛就在宫里,而且她是董太后的族人,从小和天子一起在南宫长大,最是亲近。

    要找人为冀州代言,董宛比她更合适。

    何况孝桓、孝灵都是出自河间,天子的生母灵怀皇后是赵国人,天子身上流着冀州的血,只是冀州人没把天子当自己人罢了。

    与其想着走后宫的路子,不如想想怎么为天子征讨冀州效力。

    甄宓最后想到的办法就是请马钧出仕,到北军效力。

    北军八校,天子要建一个战车营,专门负责制造军械,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选。本来甄宓是打算毛遂自荐的,但她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水平不够,便想到了马钧。

    至于甄宓是如此说动马钧的,那就不清楚了。

    甄宓没说,马钧也绝口不提。

    沮俊听完,频频点头。“想不到这小女子不仅有颜色,还有谋略,可比审配、田丰辈强多了。公与,你要与她保持联系。入宫虽不是唯一选择,却还是值得考虑的。至于董承父女……”

    沮俊哼了一声,不屑再提。

    董承身为董太后族人,居然会依附董卓,这种人也就那么回事了,当不得大用。至于他的女儿董宛,看起来好武,与马云禄、吕小环等人相似,但能力同样有限。

    如果甄宓能入宫,肯定比董宛强。

    只是这事强求不来,甄宓想必自有主张。

    说了半天,沮俊想起来意,便将士孙瑞的想法对沮授说了。

    袁绍去世,按照礼法,他的女子、旧部都应该去奔丧。如果能借此机会,让审配放一部人,或许可以缓解一下冲突,为逼降甚至求和创造一些条件,避免大战。

    士孙瑞这么想难得。对他来说,审配投降未必是好事。

    沮授苦笑。“兄长,你根本不了解审配是什么样的人。此时此刻,他根本不可能放走一个人,只会利用这个机会,鼓动更多的人做殊死一搏。”

    “真会有人那么蠢?”沮俊将信将疑。

    都是这种时候了,还有人相信能战胜朝廷,战胜天子?

    睁开眼睛看看形势吧。别说天子有几路大军四面合围,就算天子不出面,仅士孙瑞一路,率北军进入冀州,也能拿下邺城,最多只是时间久一点而已。

    “兄长,人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沮授一声叹息。“没有亲眼见过朝廷大军的人,是不会相信朝廷能以武力平定冀州的。天子放出风声,要在冀州强行度田,你之前不是也觉得不妥么?”

    沮俊顿时面红耳赤。

    在士孙瑞率领扩充的北军返回太原之前,他们就收到了消息,知道天子有意在冀州强行度田。他们为此忧心忡忡,觉得天子此举是助审配一臂之力,让更多的冀州人选择支持审配,与朝廷为敌。

    大战之前,做出这种决策,简直是资敌。

    可是看到士孙瑞带回来的两万精锐,他知道自己想多了。

    小敌之坚,大敌之擒。天子有足够的实力,根本不怕冀州人支持审配。支持审配的人再多,也改变不了最后的结果,只会让天子有机会将他们一网打尽。

    “求个心安吧。”沮俊最后说道:“不管怎么说,我们毕竟也是冀州人,总不能看着乡党为审配所误,却见死不救。”

    沮授无奈地点点头,算是答应了。

    ——

    邺城。

    审配负手站在城头,看着远处官道上扬起的尘土,嘴角露出一丝浅笑。

    不出意外的话,那又是一些不愿意将土地拱手让人,执意要与朝廷对抗到底的人。

    自然天子要在冀州强行度田的消息传开之后,这样的就络绎不绝。冀州城中的兵力越来越多,接近三万,钱粮也非常充足,守上一年肯定没什么问题。

    有了这些兵力和钱粮,邺城固若金汤。

    为了防止来的人太多,审配一边婉拒了一些实力有限的世家,建议他们要么入山暂避,要么就地拒守,一边在城外选址,决定在漳水南岸再建两个大营,与邺城形成犄角之势。又在邺城西城墙上筑了三个高台,上设强弩,下
>>>点击查看《汉道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