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宋末枭雄 > 宋末枭雄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三百九十四章 驰援常州(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宋末枭雄 章节目录 第三百九十四章 驰援常州(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当然,在刘汉杰回去的那段时间赵阳也没有闲着,而是协助准备船队征台的事宜。

    在刘汉杰回去的第二天,刘文山派来的二百土著兵也已经到达了桃花岛,不过为了防止这些人将不同地区的细菌带入桃花岛,赵阳让李远暂时将这些人安置在桃花岛以西的一个小岛上。

    上面设施齐全,是原来桃花岛练兵的一个行营,按着这二百士兵肯定没有问题,带队的是刘文山派来的一个连队长,这些人目前已经归到了赵永林的麾下统一指挥。

    江勇发的两千五百套蚊帐终于已经全部完成,经赵阳亲自验货,这东西虽然敢不上后世那些机器生产的蚊帐那么精细,但编制的密度却要大一些。

    也就是说,后世的蚊帐因为有一些孔比较大,一些小个头的蚊子还是能够钻进去,而这些蚊帐则编制的比较密,孔比较小,蚊子不容易钻进去,反而比较安全。

    而且赵阳还传授了他们一些防御蚊虫叮咬的小技巧,都是赵阳在后世总结出来的

    经过了几天准备后,船队终于要出征台湾了,人员全部是按照之前的计划,出征船队共有船只十艘,出征人员共二千四百余人。

    赵阳、贺有人,张彪、张敬东等华夏社首脑人物亲自在码头上为他们送行。

    “怀兴,这次你们三人率队出征流求责任重大,你们一定要记住我的话,首先要保住兄弟们的人生安全,我希望在你们回航的时候,咱们华夏社又多了一块落脚地,咱华夏民族又多出了一块能够生存的地方,看看昌国那些无家可归的乡亲父老,他们可都指望着你们啊。”

    “请主公放心,也请华夏社父老放心,我们一定圆满完成这次任务。”何怀兴、赵永林、郭洪三人,恭敬的抱拳对赵阳等人说道。

    ......

    随着华夏社出征儿郎陆续登船,在一阵轰隆的爆竹声中,何怀兴下令船队起锚,扬帆出海。

    十余艘大小船只,陆续驶出港口,开始朝台湾方向驶去,一直到船队淡出了众人到视线后,赵阳才领着众人回去。

    当然赵阳也清楚,这次出征台湾虽然艰难,但是却是华夏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更是华夏文明的一个新里程杯,如果这一举措成功的话,那台湾将会提前掌握在华夏民族到手中。

    这几天赵阳还抽空去检阅了李远所训练的两个营火枪营,目前火枪营的战斗力可以说比现在的华夏社步兵又高出了许。

    此时的火枪破甲距离大约在八十步左右,比目前使用的弓弩稍微近一些,但是精准度却提高了不少,火枪初速却比弩要高处许多,在近距离破甲能力远高于弓弩。

    单拿宋军所使用的皮盾来说,在八十步完全可以贯穿,而弓弩却只能射近去寸许,而且火枪弹道也比较稳定,不容易受风速影响。

    步兵营此时配备了步兵炮,虽然还没有投入实战,但是这东西只是船用炮稍微改装后加上了两个轮子,平时可以直接用驴子拖着跑,重量也只有一百多斤,哪怕是让四个步兵抬着走,也不会太影响行军速度,因此完全适合步兵野战。

    这火枪营的火枪虽然破甲射程比弓弩要近一些,但是装备了一个营属炮兵连,如果用散弹,哪怕是面对元军骑兵集团冲锋也不惧。

    ......

    不过这部队暂时还不能拿出去,因为此时还处于训练阶段,火枪也没有装备齐全,以一个连队九十名火枪兵计算,一个营就有火枪兵二百七十人,两个营就是五百四十人,因此装备这两个营的火枪最少要预算六百杆火枪。

    而目前火枪的生产量每月只能五十杆左右,并且这已经是枪作坊的最大速度了。

    为此赵阳专门找到了枪作坊的负责人贺国真,此时枪作坊一共有三十五名工匠,而遂发枪制作的难度最主要的就是枪管。

    此时已个工匠钻一根枪管最少也得要半个月时间,而且作起来人还不轻松,虽然按照赵阳的法子他们制作出来了一些手动机床,但是进行这么精细的操作也是得两人配合才能完成。

    赵阳看过后,决定将枪作工匠再增加一百人,主要学习枪管制作工艺,而且后续没根枪管必须要按照工匠的工号打上钢印,并且按日期标上批次号,乃至是哪一批钢材生产也能够有案可查,为到就是防止工人偷工减料。

    如果将来发现有爆管炸膛现象,可以直接找到责任人。

    赵阳本想将人力机床改成水力,但是目前岛上并无丰富的水资源,这个想法只得作罢。

    不过目前自己并不缺人手,岛上有那么多正在培养的少年,正好可以组织一批过来充当机床的动力,让这些人充当工匠的学徒,正好可以作为接班人培养,却又节省了一个熟练的工匠。

    看到自己手下增加了这么多人,贺国真拍着胸脯根赵阳保证,从下个月起每个月一定要出二百根合格的枪管,都差点要立军令状了。

    但是赵阳不兴这东西,并且告诉他,自己既然他能保证,军令状就不必了,只要他能完成任务,所有工匠重重有赏,但是必须保证品质,如
>>>点击查看《宋末枭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