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小学生 > 大明小学生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三百四十章 火坑(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明小学生 章节目录 第三百四十章 火坑(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悄悄站在门外,听着门里频频出现的名字,秦福忽然有点忧伤。

    此子才是个十五岁的小秀才,都已经跳成这样了,若将来真的科举顺利步入仕途了,自己还能兜得住吗?

    要不让此子赶紧留个种,将来万一事情不妙了,起码不会断了香火。

    有个官员过来时,走到东朝房门口,愕然发现某秦姓大珰站在东朝房外面发呆。

    便高声问道:“秦太监在此作甚?”

    东朝房里听到这几个字,吵架就暂停了,有太监过来估计是要传旨了。

    而且惊动秦公公这样档次的太监跑腿,那肯定事儿不会小。

    秦福暗暗叹口气,收回了乱七八糟的想法,拿出压箱底的精湛演技,皱眉,瞪眼。

    还伴随有丰富的肢体语言,抬腿,然后一脚踹向东朝房的门扇。

    咣当巨响!门扇很应景的被踹开了,秦太监高大的身影出现在官员们的面前。

    好的演技,能让观众立刻明白角色所蕴含的情绪。

    官员们齐齐侧目秦太监,大家立刻就懂了,天子非常生气!

    同时官员们还有点诧异,居然没有派司礼监太监来,莫非皇上最近对司礼监有不满之处。

    一屋子高官,秦太监没去找人,只大喝一声:“王时中!皇上问话!”

    刑部老尚书王时中坦然无惧的站了出来,仿佛早有准备。

    秦太监喝问道:“皇上问你,为何第二次上冯恩无罪疏!”

    王时中奏对:“言路畅通乃太祖高皇帝定策,敢言进谏,何罪之有?”

    秦太监又问:“仇君非上,岂能无罪?”

    王时中奏对:“此乃忠言逆耳。”

    秦太监又道:“王时中你若仍然不明是非,可以致仕了!”

    王时中自行摘掉官帽,对北叩首道:“敬谢天恩放老臣骸骨归去!”

    外朝九卿、六部之一的尚书说没就没了,朝房里一干官员看到这一幕,有惊愕的,有淡定的,有疑惑的。

    还有不怕事大的,对王时中拱手道:“恭喜老大人全名节而去!”

    今日廷推主持人、吏部实际话事人霍韬又对秦太监问了句:“关于刑部,皇上可有另有敕命?”

    秦太监答道:“目前未有。”

    根据人事程序,除了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翰林坊局之外的侍郎高官,理论上都要经廷推公论,然后奏报给皇帝审定。

    于是就有心思活泛的开始琢磨,现在不就是正在搞廷推吗?既然皇帝没有特别属意的人选,要不要顺势议论议论刑部尚书人选?

    但心思更活泛的人又想道,现在刑部尚书就是个火坑啊,谁上去谁倒霉。

    冯恩这个案子解决之前,刑部尚书绝对不是好差事,只怕没人愿意勇担重任。

    所以从逻辑上来说,应该先解决冯恩案?

    吏部话事人霍韬突然想起什么,看了眼王廷相,“如今刑部无主事人,冯恩案可转交由都察院审。”

    呵呵,这破案子搞走了一个王时中,再搞走一个王廷相就完美了。

    那么被夏言把持的法司将会大洗牌,自己抢夺权力的机会又来了。

    想到这里霍韬心情变得愉快了,这真是今天一个意外之喜。

    只要能把持住吏部和法司,再加上结好同乡大学士方献夫,那以后也许就不用当首辅张孚敬的小弟了!

    想想这个未来,真的挺美好。

    听到霍韬祸水东引,左都御史王廷相掏出一张纸,看了几眼,回应道:

    “冯恩乃是因言获罪,而都察院里都是言官,审冯恩会打击全体言官士气,导致朝廷台垣崩坏,所以不适合用言官审言罪!”

    霍韬:“......”

    雾草,你王廷相这都什么歪理,可竟然让人无言以对!

    同时霍韬又感到很疑惑,王廷相这个浓眉大眼的老黄牛,向来实干大于口才,什么时候也如此能言善辩了?

    霍侍郎不信邪,又逼问了一句:“刑部无法审,都察院又审不了,那你这个左都御史说说怎么办?奏请再送到厂卫诏狱审问吗!”

    霍韬就不信了,还有文官敢公开说把同僚送到厂卫诏狱的。

    王廷相淡定的说:“还能没法子么?于今之计,惟有廷鞫!”

    廷鞫两个字,立刻引起了所有人的关注。这种事情似乎已经好多年没有了,大家都忘了往这方面想。

    霍韬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但本能的觉得不妙,陷入了沉思。

    王廷相懒得再理霍韬,又掏出本奏疏,递给秦太监说:“都察院具本奏请廷鞫冯恩!”

    顿时所有人都懂了,王廷相这绝对是早有准备!

    秦太监代表皇帝问完话传完旨,肯定要去回奏结果的。

    王廷相奏疏涉及冯恩案,也算是结果的一部分,秦太监也就顺带着呈上去。

    不过王廷相这个做法,有点不符合潜规则。


>>>点击查看《大明小学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