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科幻小说 > 黄天当立 > 黄天当立目录 > 章节目录 77 魇据点(第1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黄天当立 章节目录 77 魇据点(第1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假如是一个2050年之前的人类来到枢纽带,他会茫然无知地进入,出乎意料地遭遇一些、事后回想起来非常神奇的事情,假如他能够安全地回归正常时空的话。他或许会像上山砍柴的樵夫遇到两个人下棋,旁观一局棋之后,霍然发现自己的斧头木柄已经腐烂。又或者像驾驶游船进入了一片迷雾笼罩的海域,遭遇了歌声美妙的美人鱼勾引,魂魄动荡间死去。又或者一切判断方向(准确的说是空间)的工具和方法都不起作用,不辨东南西北上下,如同遭遇了鬼打墙。又或者风暴骤起遽停,云销雨歇之后,误入奇异国度,数十年流连忘返,即将老死之际忽然头脑清明,泪流之际记得家乡何处。

    假如是一个2050年-2180年之间的人类来到枢纽带,他会更加警觉,疯狂地寻找与正常世界的信息连接的方式。他会察觉到天地之间的信息传输宽带被阻隔,电磁波形式传递信息的渠道被屏蔽,他不会被迷离幻象迷惑,但却没法破开这些幻象,搞得自身心力憔悴,只好等待外来救援。

    假如是一个2180年-2285年的人来到枢纽带,已经有了成熟的脑机接口的他,可以用自身为基站,建立独立的信息发报和回馈网络,因此能很正常地分辨出迷离幻象,甚至可以破开这些幻象,也有很大可能自己寻找到回归正常时空的出口。但他仍然会被枢纽带那种古怪地时空搞得精疲力尽。

    假如是一个2285年之后的人来到枢纽带……他不会来枢纽带,不管是拥有正式个人数字助理还是非正式个人数字助理,都会被提醒,这个枢纽带不是他应该来的地方。如果他因为什么逼不得已的原因确实进入了枢纽带,因为个人数字助理的缘故,要么枢纽带会自动避开他,就像油和水不轻易相溶;要么是在他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场光影投影仪的增强现实空间,他的眼前一片五光十色,却无法与其躯壳发生实质的互动。真实和虚幻是严格分界的。

    当然,在赵澄彧的感知中,枢纽带不会与上述相同。

    不准确的说,这里是真实和虚幻交错的起点或者终点。

    准确的说,这里打破了所谓真实和所谓虚幻的分界,即人类较为普通的感知中的那种概念上的真实和虚幻,不能用物质或者心灵来区分感知到的材料,甚至是,心灵臆测的想法也不能与外界微粒子的活动相区分。真实就是虚幻,虚幻也是真实。

    这里接近了时空构型的底层,这里是地球刨去一部分“质量”所创生的“次元空间”的连接带。

    这里是“过去的时空诞生的奇异点”和“新生的次元空间的展点”勾连的所在。

    赵澄彧忽然想起了当初梵天摩多给自己念诵的数千万上亿字的关于人类自身本质的古代人类思考:就像汉斯.费英格(HansVaihinger,1852-1933年)在他的《“虚构”哲学》中提出的一种实证主义和虚构主义的认识论,由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理论和法学、伦理学、美学和哲学所获得的概念和理论,是人类心灵设计的虚构。心灵的虚构可以“违反”实在,甚至在最为大胆和最为成功的虚构而言,可以“自相矛盾”。固然的,虚构不与人类的经验完全脱节,虽然不是在真实中的创造,也不依靠人的感觉经验来验证。感觉本身才是起点,也是终点。一切逻辑活动的起点是感觉,同时也是它们必然趋向的终点……

    哲学家的词汇总是很难理解。费英格用了很多例证来说明,从数学、物理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美学和形而上学中找出丰富的例证。特别在数学中,甚至取得了广泛的数学家的自觉或认可。费英格指出数学中的一切基本概念,诸如空间、点、线、面,是理想的、想象的和充满“矛盾”的,因此是虚构的。数学家对此表示认可,所谓的点,并没有占据真实的空间,但在数学体系和人类心灵中却又真实存在。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导数,应用了定义极限的方法,这确凿无疑是虚构概念,整个微积分学都具有虚构的基础。在物理学中,像物质和力这样的基本概念是一种虚构,费英格认为贝克莱(GeeBerkeley,1685-1753年)关于“物质不存在”的论证在“本质”上是有说服力的。像物质本身一样,原子作为物质的客体的组成部分是纯粹虚构,尽管这种虚构是物理科学所需要的。——注意,这并不是因为2252年之前的普通人的肉眼不能看到原子的微观世界,所以唯心地认为原子是虚构的,这种哲学上的思辨有其特殊之处。费英格认为他的虚构哲学本身,并非一种虚构,他描述的是一种认识的假说,或在他看来是一种理论,但这本身并不是“虚构”。

    费英格提到:社会科学的发展历史同样提供了无数的虚构的例证,很多虚构的成功对人类社会起到了促进。比如,亚当.斯密和杰里米.边沁的人的经济和贸易行为单纯由利己主义所推动的假设;惩罚关联着自由和责任的虚构概念是刑法体系的基础;现代经济的货币和信贷体系建立在纸币的虚构价值之上。等等。

    总而言之,这是古代哲学家对科学乃至世界的解释方法之一,他认为科学和哲学是对
>>>点击查看《黄天当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