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言情小说 > 青山不墨:家破人亡后成了女尚书 > 青山不墨:家破人亡后成了女尚书目录 > 章节目录 第298章 七个打一个(二)(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青山不墨:家破人亡后成了女尚书 章节目录 第298章 七个打一个(二)(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298章 七个打一个(二)……

    举子们头一天入学,为了防止作息不习惯,上午的课业安排不似平日那么紧张,卯正上课,巳正不到时便结束了上午的课业。

    这不到两个时辰的课,让原本对过来上学百般不愿意的云黛彻底改变了主意,也把早上的不愉快一股脑丢到了脑后。

    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的头一节课是这一天之中最好的时候,当然是用来学儒学。

    当天上课的正是崔衍,崔衍的学问放眼全大夏都是出类拔萃的,所学又广博,随便讲到一条经典,绝不会照本宣科,而是旁征博引加以论证,非要把一条道理讲透了不行。

    这还不算,他口中的道理常常以史实、时事相互印证,加上他性子诙谐,言语轻松幽默,诸般逸闻趣事也是顺手拈来,一个时辰的时间倏忽而过,听得云黛如痴如醉、意犹未尽。

    看崔衍的眼神都变得无比崇拜,心中崔博士的形象更变得无比高大。

    云黛没学过儒学,纯粹就是被卢龙的州学吓的,当时她去旁听,那个夫子上起课来又臭又长枯燥无味到极点,而且不知怎么,那夫子似乎就是看云黛不顺眼,没事就要打她手板还老告她刁状,搞得小云黛一下就对上学充满了抵触。

    可是今天上午听崔衍将儒学讲得深入浅出、妙趣横生,云黛一下子就来了兴趣,加上崔衍与李禅从小一起在集贤殿中共同读书,是其中佼佼者,不但都是博闻强识、举一反三的天授之才,更兼勤奋刻苦。

    二人中李禅得权变之精要,长于思辨;崔衍得诸学之广博,尤擅训诂,这两人各有所长,说是永昌一朝年青一代中治学的双璧也不为过。

    只不过李禅成年后耽于朝政,劳于案牍,对于治学的渊深便不及崔衍那般专注了。但是他将朝政时事与经典中的道理相互印证,条分缕析的能力又要胜过崔衍。所以这二人对于同一条经义的理解往往也是各有侧重、异彩纷呈。

    云黛本来单听李禅给自己讲解时还不觉如何,此刻再听崔衍讲课两相印证之下,只觉得二人的各种阐发,宛如无数的流星在自己脑中流光溢彩,相互碰撞,实在是十余年来头一次如此见识这般天地。

    云黛从未想到来国子学上课竟然是那么快乐的事情,别说州学还有家里的西席先生,就是前段时间李禅手把手教自己也没那么有趣。

    这是当然的,国子学的博士都是当世有名的饱学大儒,又天天精研学问,教起书来自然比李禅专业的多;二来李禅当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辅导云黛写行卷,时间又紧,难免急功近利一些,自然也就不会像国子学讲的那般有趣。

    上午课散了之后,专门留了时间给新来的举子们好好参观一下国子学,了解一下基本的规章。

    当云黛从那些带路的学生口中得知国子学的上中下三舍的区别之后,心中登时升起了一定要去上舍的念头。

    按照入舍考的情况,除了云黛与薛岳都被分在下舍,其他的举子除了一个在中舍,其他的像谢祎、杜确他们都考在了上舍。

    大夏国子学的上中下三舍本来只有俸米和待遇的差异,王介主管国子学之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除了原有的俸米依然分级之外,三舍所学的东西也有侧重。

    下舍之中要么是刚刚就学,要么就是偏科极严重的,最紧要的是加强基础,以十三经的精讲为主,其余杂学诸如音律、律学、法家、兵家之类都仅限于了解,安排的课程不多;

    中舍的,往往已经学有小成,但是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这时候便开始有针对性的加强,同时因为基础已牢,相应的杂学课也就丰富起来;

    等到了上舍就完全是另一层天地,能入上舍其实说明在学问一道已经是相当纯熟,放到外面州郡做个博士已是绰绰有余,所以上舍的课程说是课程,倒不如说是一种“精研”,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找到全国最顶尖的人物相互切磋研讨,而且上舍经常会请有名望的学者或者朝廷大臣过来讲学,似上舍的音律之学,便是直接由太常寺的宫廷乐师来教授讲习。

    当云黛路过还在上课的上舍,看见他们正在慷慨激辩的时候,她整颗心都被深深地打动了,云黛从来不知道原来上学也是这样令人愉悦的事情。

    “我一定要考到上舍来,哪怕就来上一天课也好!”

    就在云黛满心沉浸在国子学的未来憧憬之中时,有几双眼睛正不怀好意的在远处盯着他。

    “谢兄,就是那人吧?”汪梓辉有些好奇的看了身边的男子。

    这长身玉立的男子恨恨道:“正是此人。”一看见云黛的身影,谢祎就觉得浑身上下的血液都在燃烧,口中的疼痛也愈发的明显起来。

    与云黛他们不同,谢祎出身琅琊谢氏,又有礼部尚书的背景,入京后很快就和国子学中的一帮公子哥打得火热,这其中就有汪梓辉。

    汪梓辉看着谢祎似乎身子有些发颤,知道谢祎此刻定然是怒气不息,待看到谢祎说话间不时露出那两颗刚镶好的金灿灿的门牙,忍不住捅了捅他:“这世上之事
>>>点击查看《青山不墨:家破人亡后成了女尚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