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奋斗在大明 > 奋斗在大明目录 > 章节目录 第四十二章 合拢(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奋斗在大明 章节目录 第四十二章 合拢(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四十二章      合拢

    只是事情不会是一帆风顺。

    四月的一天,本来已经压缩到一里左右的缺口,忽然再次被冲快,黄河水位提高了。

    周梦臣过了一天才知道,除却这个缺口之外,其他的缺口都已经堵死了。如此一来,黄河的压力都在这里了。湍急的水流力量更大了,大部分竹笼根本沉不下去。

    于是,所有商议之后,改了办法。那就是将竹笼先抬到缺口处,然后用麻绳绑在一起,成为一个大竹笼,然后在几十人上百人一起发力,将大竹笼与里面的石头一并推下去。

    只是,这个办法也渐渐不行了。

    因为缺口越小,水力越大。

    一两吨重大竹笼,在推下去的同时,也因为自己结构强度的问题,还有水利湍急的影响之下,四分五裂,然后这些残骸也无法流下来,被冲到下面去了。

    好在周梦臣早有准备。

    他从运河那边调来三十艘漕船。

    一里也就是三百余丈。周梦臣要做的不是别的。而是将这些船沉在缺口处。

    用船只堵缺口的事情,也算是源远流长。在宋代就有过了。而今不过是故技重施。只是这年头船只的操作性并不好。要将船只准确的沉在指点位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好在船只的数量足够多。

    在经历过重重失败之后,总算是将十几艘船横七竖八的沉在缺口之处。有了这些船只,水流速度一下子慢了下来。两岸所有人员,几乎是一涌而上,将大量石头撞进竹笼之中,砸进水里。

    如此一来,经过了两个月的奋斗。终于让黄河归于旧道之中。

    这让周梦臣也大大松了一口气。

    而周梦臣这两个月来,一直在河堤之上。他不用做什么。他坐镇于此本身就是一面旗帜了。在地方官府的组织之下,几乎所有百姓都上堤了。

    周梦臣顺便以工代赈,凡是上工的人都能吃饱饭。

    并制定了一工多少钱的价格。

    一工这个概念,现在一些工程还在用,也就是一个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土方量。还因为距离可以做增减。这些都是非常成熟的技术了。

    在治水方面,周梦臣发现黄河两岸的百姓都是很熟悉的。根本不用他做什么。明代治河整体思路或许有问题。但是在具体治河技术细节上却是没有问题的。

    甚至有些精巧的设计,让人叹为观止。

    数月努力终于将嘉靖三十七的水患收尾了。

    但是周梦臣不能高兴的太早。因为黄河已经进入了夏季,黄河一年之中,水量最充沛的时间段到了。似乎是提醒周梦臣。在合拢当天,就下去了雨。

    缠缠绵绵的雨丝很是温柔,但是让人有些心寒。

    周梦臣立即将投入下一段工作之中。

    巡查黄河两岸。加固黄河大堤。

    从嘉靖三十九年七月开始,一直到十月,有三次大洪峰。充分的表现出黄河的特性,特别是第一次,几乎一夜之间,洪水就满溢了。

    如果不是周梦臣处置得当,而今黄河又会有一次决口,简直是险相患生。令人后怕。

    周梦臣经历过这一件事情之后,暗暗决定明年绝对不能如此。

    好在入冬之后,周梦臣才算有时间专门研究一下黄河到底该怎么治理。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广征天下精于水利的人才,在徐州建立了一家书院。

    只是,周梦臣发现很多人简直就是瞎扯。

    这一日,周梦臣句召见了一位山东白姓的老人。据说祖上就是所谓的汶水老人。

    这个汶水老人在大明水利史上很有名声的。据说当今修建运河的时候,朝廷对于山东这片一筹莫展。还是这位汶上老人。指点汶水的方向,为修建运河的人指明了方向。而后才有后来的山东运河。

    至于这个人是不是汶上老人之后,周梦臣不知道。但是他自称有治水之策,周梦臣自然要看一看了。

    结果,这个人一上来就送上一副禹贡图。

    周梦臣看着这非常抽象的图。有些不明白的问到:“这是-----”

    禹贡周梦臣是知道,这是尚书之中的一篇文章。周梦臣当年为了科举,也是看过的,只是周梦臣虽然没有研究,但是禹贡作为尚书中一篇,很有可能是成书于上古时间,或者是春秋战国。禹贡之中,说是记载了大禹治水的河流。周梦臣也是半信半疑。

    即便真的是大禹治水的地图。周梦臣也不在乎。

    毕竟大禹已经是多少年前的人了。他当年治水方略地图,又有什么用处的。

    但是这个白姓老人并不这样想。他说道;“后世治水不成,都是失了禹贡真意,而汉王景最得其真,是以河行千年而不变,然后未有尽善之意,故而老朽花了一辈子,还原禹贡图,只需按图索骥,决河导流,定能让黄河复归旧道,是以天下太平。”

    周梦臣一时间不能理解这个白姓老人是怎么想的。他准备能得出这样荒谬的
>>>点击查看《奋斗在大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