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奋斗在大明 > 奋斗在大明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三十二章 徐阶失机(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奋斗在大明 章节目录 第三十二章 徐阶失机(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三十二章     徐阶失机

    徐阶立即说道:“臣等领旨。”随即他微微一顿,说道:“陛下,王廷死不足息,然河道之事迫在眉睫之间,两岸百姓民不聊身,臣恐有浪子野心之辈,趁机作乱,为祸可就大了。”

    嘉靖听到这里,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每一个新的朝代都对上一个朝代的亡国教训,都是印象深刻。元朝的灭亡,就是因为黄河两岸的百姓一声怒吼,然后红巾军大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元战争,最后,蒙古铁骑在这股力量面前,也只能退缩到了草原之上。

    徐阶在嘉靖面前很多进言管用,就是徐阶抓住了嘉靖的特点,那就是对一般的事情,并不是太在乎。但是对于关乎大明统治,关乎自己龙椅的事情,嘉靖从来都是很上心的。

    就好像之前对周梦臣的问题,也好像今日对黄河带来的风险。

    嘉靖想起了这种可能,态度就有了一丝丝变化。说道:“首辅,这一件事情该如何是好?”

    徐阶说道:“当务之急,是派一员大员南下,专视此事。安抚百姓,整治河道,修缮运道。”

    徐阶说的这三件事情,严重性是递减的。

    对于徐阶来说,首先不能出大规模起义造反的事情,所以要安抚百姓,只要百姓不闹出太大动静,至于百姓是死是活,徐阶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这一件事情做了之后,才是修缮河道,修缮运道。

    这也是符合周梦臣的要求的。否则最后八个字,应该调过来的。

    嘉靖说道:“谁可任此职。”

    徐阶立即说道:“天下能臣非周梦臣莫恕。”

    嘉靖的目光瞬间凝聚在了徐阶身上。好一阵子才挪开了目光,说道:“非周梦臣不可吗?”

    徐阶微微低头,不与嘉靖的目光对视,说道:“山东巡抚朱衡,亦有政声。或许能用。只是,臣实在有些不放心。令周梦臣出任,臣与陛下可以安枕以待。派其他人,臣---,臣------”

    嘉靖说道;“朕知道首辅的意思了。”

    徐阶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担忧之色,溢于言表。

    徐阶一开口,嘉靖立即想到了徐阶的目的,将周梦臣驱赶出京师。

    是的,嘉靖想让周梦臣担任一段太子的老师。虽然是一个清闲的官职,但并不意味着,嘉靖没有准备用周梦臣,如果说政局是一盘大棋的话。嘉靖只是将周梦臣放在预备队之中。如果没有大事,就让周梦臣熬熬资历,与太子培养一下感情。

    毕竟。周梦臣为官不到二十年,从九品小官几乎要到位极人臣的地步,对于不到四十岁的年纪,是有一点碍眼了。

    在嘉靖看来,周梦臣这枚棋子,即便不用。放在身边,也足以让徐阶有些忌惮。

    嘉靖更知道,兵制改革乃是周梦臣从头一点点做起的。很多事情都是周梦臣再明白不过了。故而放在身边,也是一个一备咨询的意思。

    一旦兵制改革之中,有什么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自然是周梦臣出马的时候了。

    而今徐阶想让周梦臣治河。嘉靖也就要思量一二。

    一方面徐阶说道嘉靖心坎里面了。

    是啊,不管多难办的事情,交到周梦臣的手中。似乎一切都变得容易起来。而河道的事情,虽然很难,但是嘉靖也相信,这一件事情交给了周梦臣,嘉靖可以高枕无忧了。

    这是周梦臣十几年南征北战,打造出来的金字招牌。

    另外一方面,嘉靖也不想让徐阶如愿。

    嘉靖沉吟片刻说道:“户部这一段时间,乱七八糟的,王国光还是要年轻了。很多地方都拿捏不对。还是让他出外任一地巡抚吧。郑晓乃是老臣,为人稳重,做事妥当,这户部正需要老臣。还有杨博,也是老臣。他原本就是兵部尚书,而让他回来吧。”

    徐阶一听,就知道嘉靖开条件。

    徐阶其实也知道,嘉靖不会允许他一家独大的。只是权力这东西,一拿到手中,就不愿意轻易放弃。不管是谁都是这样的。如果对手势均力敌还好,如果对手是一个软柿子,还让徐阶退让。即便徐阶有大局观,而徐阶麾下的人却是没有的。

    徐阶也对未来进行了规划。

    总体上来说,是部权可以多让,阁权却要少让。

    毕竟,在嘉靖一朝,谁都看出来。内阁已经有全面胜过六部的趋势。也就是完全掌控内阁,六部很难抵抗,即便有高拱这个异数。也是一样的。徐阶只是投鼠忌器,不想得罪下一任皇帝,而不是没有办法弄高拱。

    嘉靖这种交换其实是,用一个尚书换一个尚书,原本户部尚书王国光就是晋党的人。而今换成为郑晓。而杨博成为兵部尚书。晋党还是有的赚的。

    原因很简单,王国光在户部尚书任上资历浅薄。在户部内部都有掣肘。更不要在外了。根本没有户部尚书说话的份。但是杨博就不一样了。

    杨博乃是老臣,又是第二次担任兵部尚书。在兵部尚书
>>>点击查看《奋斗在大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