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奋斗在大明 > 奋斗在大明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三十八章 决策入闽(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奋斗在大明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三十八章 决策入闽(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一百三十八章      决策入闽

    当然了,唐时英敢建议对阮鄂下手,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因为阮鄂做了一件事情,他跳船了。

    他本来是徐阶的人。不知道为什么,或者是绝对福建是一个火药桶。毕竟,能做到巡抚的没有一个人是傻子。他岂能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他再安抚,再妥协,也有妥协不下去的时候。

    到时候,就是他的事情了。

    徐阶对江南这边的事情,已经很少干预了。但他依然想在东南安插一些人,福建巡抚是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他自然希望阮鄂继续在这个位置上。但是奈何阮鄂不想,于是,阮鄂做了一件事情,他送了很多金银财宝给严世蕃,想走严世蕃的门路,给他换一个地方当巡抚。

    严世蕃可没有给阮鄂保密的意思,他甚至有意抬举阮鄂,将这一件事情捅出来。

    所以,此刻徐阶决计不会帮阮鄂了。唐时英才建议拿下阮鄂,甚至代替的人就想好了,那就是汪道昆,乃是周梦臣的同年,而今又在福建。虽然资历有一些浅,可以先暂代,等打过仗之后,再转正。

    如此一来,周梦臣阵营之中,就又多了一员大将。

    这个算计,周梦臣瞬间就想通了。

    只是在他看来,任何事情都有轻重缓急。周梦臣虽然知道,这一件事情不能全怪阮鄂。但是并不觉得自己有太大关系,是的,周梦臣让阮鄂妥协的,但是周梦臣不这样下令,阮鄂就不会这样做了?

    自然不是。

    因为阮鄂这个人根本没有能力,他如何有能力的话,在妥协的时候,自己想办法整顿军队,在军事上下功夫,怎么可能事情闹起来,搞成这个样子。弄得福建好像没有一点点兵。

    前文说过,浙江经制之军有十万之众,而福建经制之军,决计不比浙江少。

    他作为一省巡抚,在绝对资源上对于这些海盗是碾压的。但是他什么也没有做。

    所以,周梦臣对弄阮鄂一点意见都没有。只是在他看来,最重要的是挽回福建局面,是拯救福建百姓,这些背后的蝇营狗苟,不能放一放再说。最后在收尾的时候,该杀的杀,该弄的弄,也不迟啊。

    周梦臣说道:“兵危战急,此事稍后再议。”

    “大人,此事才是真正的刻不容缓。”汪宗元说道:“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福建的事情,是万万不能绕过福建巡抚的。而福建巡抚无能如此。在让他在福建巡抚位置上,才是对福建局面不负责任。”

    周梦臣目光看向一边的两个幕僚,徐渭与陆揖。

    两人都微微点头。

    周梦臣心中暗道:“或许,这也是无奈。”

    汪宗元说得也对。

    即便周梦臣去了福建,他只能架空阮鄂,却不能绕过阮鄂。阮鄂身为福建巡抚有太多的机会能够对抗周梦臣了。

    不要以为官场之上,下级就会绝对服从上级,周梦臣在下面的时候,未尝没有对自己的上司弄小动作。到了周梦臣上位了,别人就不做了?自然是不可能的。

    而且阮鄂而今已经算是严嵩的人了,严嵩巴不得周梦臣在东南有一场大败仗。

    阮鄂已经成为隐患了。所谓攘外必先安内。

    周梦臣说道:“传令,让阮鄂到苏州来见我。令福建按察使汪道昆暂理福建军务。如此如何?”

    汪宗元与唐时英自然行礼说道:“大人英明。”

    至于那些武将,一个个好像什么都没有听见一般,都不敢说话。

    周梦臣说道:“福建如此局面之下,必须出兵援闽。当如何出兵,还要商议。戚继光,你麾下的兵怎么样了?”

    戚继光说道:“回禀大人,十营人马,兵甲齐全,可以一用。”

    周梦臣说道:“在不妨碍浙江防务的情况下,能抽调出多少人马?”

    戚继光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只有四个营。”

    周梦臣说道:“两万人,也不错。”随即他又抬头看了看所有将领,他们都有跃跃欲试的冲动。

    在不同人麾下打仗,是不同的感觉。

    在赵文华麾下打仗,很多士卒连饭都吃不饱,以至于瓦氏夫人的土司兵,劫掠苏州。积攒了不少民怨。以至于周梦臣虽然觉得瓦氏夫人一部,不能说不能打,但也不能在用下去了,只能让瓦氏夫人一部回广东。

    而在周梦臣麾下打仗却是不一样的,周梦臣手中的资源太多,火器换了,粮饷加了,甚至人马也增补了。一副越打越强的感觉。甚至俞大猷居然能碰到封爵的天花板。

    更不要说,还有戚继光这个已经封爵的榜样。

    自然引得很多将领,欢喜雀跃。恨不得一直打下去。多抢战功,从而给自己家族赚一个爵位。

    更不要说,周梦臣到任之后,屡战屡胜,原本恐惧倭寇的士卒,也都忘记了倭寇的恐惧。一个个见了倭寇,就好像见了赏金一般。

    这种心态的变化,影响最大。

    说实话
>>>点击查看《奋斗在大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