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奋斗在大明 > 奋斗在大明目录 > 章节目录 第六十二章 崛起的朔州(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奋斗在大明 章节目录 第六十二章 崛起的朔州(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六十二章   崛起的朔州

    其实周梦臣执政大同以来,变化最大的不是大同周边,而是朔州周边。

    周梦臣在大同那边大刀阔斧的下手,其实根本上还是还原太祖皇帝的体制。用非常手段剔除其中腐朽之辈。手段酷烈了一些。但其实并没有多少创新的地方。很多古代的名臣猛将也是这样做过的。

    但是朔州周边的变化,却是从来没有过的。

    周梦臣将朔州监确立在朔州的时候,本来就给朔州带来了变化。

    无他,殷正茂从北京带来的人不过是数百工匠。这数百工匠固然是北京军器监的精华所在。但是几百人技术骨干能做的事情,是极其用限。很多事情都需要下面人来做。别的不说,单单是从朔州煤矿里面挖煤运输到朔州监城这件事情,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自然不可能让这些工匠去做。

    朔州监的人数,几乎膨胀一般的增长。在朔州之战已经有几千人之多。

    而朔州监这几千人大多都是壮劳力,再加上守朔州监城卫所军。总共一万多人,也是朔州监城在鞑子围攻下,坚守下来得依靠。

    但是这并不是朔州监发展的终点,朔州监真正的大发展,还是在朔州之战后。

    虽然朔州之战,对大明来说,简直是一场带着转折点性质的大胜。但是不可避免的给朔州百姓带来深刻的痛苦,想想就知道,前后有近二十万大军,进入朔州地区,鞑子虽然忙于征战,没有专门劫掠。但是鞑子从来没有军纪可言。从来人到什么地方,就将杀戮带到什么地方。更不要说骑兵交战的时候,大规模机动,整个追逐的战场遍布了朔州城西南方向。

    而这些平地,大部分都是耕田。

    千军万马在耕田里打了一仗,当年的收成还有多少?

    只是周梦臣能做的仅仅是免了朔州一年赋税。连将士们的赏赐都费了好大力气才搞下来的。给当地赔偿根本就是想都不要想的事情。

    而朔州没有出事,有很大的原因就是朔州监的存在。

    当地百姓遭灾之后。为了活下去。几乎什么都愿意做。劳动力的价格低得近乎没有。而朔州监也在战争之中受到了很多的损失。重建朔州监城,也是殷正茂与继任的凌云翼的心思。

    近乎不要钱的煤,近乎不要钱的劳动力。除却铁矿石价格稍稍高一点以外。朔州监生产钢铁成本都十分低,为了搞钱。于是朔州监加大了钢铁生产。在周梦臣再来这里的时候,朔州监人员已经有了超过万人的规模。

    而且围绕着朔州监也衍生了不少事务,自然由朔州本地人承接。

    也就是朔州兵灾,再加上今年的旱灾反而加速了朔州监的发展。

    此刻周梦臣就在朔州监城码头上,这里直接连通朔州监城,但是距离朔州监城有一段距离。但是此刻周梦臣根本看不出来,一丝丝荒野的气息。一条煤渣道绵延数里。远处看见滚滚黑烟冲天而起。

    而这数里长的道路,两侧没有一处空闲的地方,大部分房子还是急就章。是木头加上茅草。看上去很是简陋。但是码头之上,周梦臣看见第一座三层建筑,乃是一个酒楼。酒楼后面有数个院落。估计是客栈。

    想想也是。虽然说这一条路两侧很多店铺,他们要服务的要么是朔州监的下层苦力,要么是桑干河码头上力夫,与船上的船夫。这三者之间界限并不清洗。

    但并不是没有一些高层消费需要的。

    周梦臣一行人并没有打仪仗,微服走在大街之上。

    周梦臣看着两侧一系列店铺,一时间有一种焕然隔世的感觉。

    的确,他也万万没有想到,事情发展的会这么快。他确定在这里修建朔州监到而今,不超过三年。但是三年之间,这里几乎是另外起了一座朔州城。这个速度,如果在后世太家常便饭了。但是在大明这个时代来看。简直是奇迹。

    周梦臣越发自信。越发感觉一件事情。每一个人都向往更好的生活。周梦臣如果能证明科学技术能带来更多的福祉,不愁没有人追求。

    或许有人觉得,难道在矿上下卖力气,在码头当搬运工。在船上当船夫,已经一系列需要重体力劳动的工作。难道对大明百姓来说,是福祉吗?

    自然是的。

    凡是不理解这个,就是不理解真正大明下层百姓是过得什么生活。可以说,种粮食的人从来没有吃过粮食,粮食上要交给地主与交税的,剩下大多是吃野菜充饥。还有无常的为地主承担很多义务。

    比如周梦臣。他在京城外有了一个皇庄。立即有了千余人手。可以随意使用。在周梦臣的角度来看,自然方便。但是对于皇庄的百姓来说,他们根本没有人身自由。比佃户比农奴好不了多少。

    即便普通自耕农也未必好到哪里去。

    再加上土地的产出是有上限的。他们拥有的土地就那么大,再怎么精耕细作,也是没有用的。而在这里即便最苦最累的工作。也比种田好。

    周梦臣尚且如此,杨继盛更是如梦幻一般,他目光扫过两边的店
>>>点击查看《奋斗在大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