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奋斗在大明 > 奋斗在大明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三十八章 下自成蹊(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奋斗在大明 章节目录 第三十八章 下自成蹊(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三十八章   下自成蹊

    对于为学生们讲课。周梦臣虽然挂念在心,但是并没有过多准备。无他,周梦臣在北京的时候,对科学思想与古代学问这个课题的结合,已经下了很大的功夫。这两年虽然没有在这多下功夫。但是早就熟记于心。根本不用准备。

    于是三日之后。周梦臣确定的讲课时间。

    还没有等他出门。戚继光与徐渭,杨继盛等大小官员都找上门来了。一个个都没有穿官服。看样子要去听课。

    周梦臣说道;“你们凑什么热闹?”

    戚继光说道;“老师讲课,学生自然要去听的。”

    杨继盛说道:“而今正是偃武修文之时,周兄有如此盛事,我又怎么能不支持啊?”

    徐渭说道:“与大人相交数年,大人的书,其实徐某也读过,只是多有不解之处。之前事忙。今日恰逢盛事,岂能不参与之理?”

    对戚继光来说,周梦臣在军事上的思想,比如火力代替人力成为战场主导。数学引进战争之中。等思想一直是戚继光改革的指导思想,他越是深入实践,越是对周梦臣顶礼膜拜。

    觉得周梦臣知人所未知,发人所未见。觉得自己从周梦臣那里学到或许不足百一之数,却已经让他一辈子受用不尽。所以只恨一直打仗,不能在周梦臣身边朝夕请教。今日遇见周梦臣讲课,自然想多听一些。

    杨继盛却没有在意周梦臣的私心。在一个传统文官心中,文治武功,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而今大同武事渐息。将精力转移到文事上,本来就是应该的。

    只是一般来说,这个文事是提高当地考中进士的比例。

    毕竟很多时候,每一个地方出进士多少。本身就代表着这个地方,在大明内部的话语权。虽然大同书院的一些内容。杨继盛觉得有些太琐碎了,不是圣人该学的。但到底是实用之学。也没有不赞同的意思。

    至于徐渭,他虽然没有正式列位心学门墙之中。但是到底与心学中人联系非常深,自己受到心学的思想也非常深,他与周梦臣主客和睦。但这些事情多在事功上。至于学问上,其实两人并没有深谈过。

    徐渭对气学并不是没有意见的。

    但是徐渭也拎得清楚,他在周梦臣身边是为了建功立业。一展报复。而不是做学问的。而且徐渭在文学上,艺术上。乃至于军事上都有很高的造诣。但在经义上,却并没有听说有多深的造诣。徐渭为人也洒脱,不在乎什么条条框框的。故而,他虽然对周梦臣一些学说不大喜欢。这并不代表他要说出来。比如你对你老板的毕业论文嗤之以鼻。难道还要当着老板面一一道明吗?

    当然了,当老板要做公开学术演讲的时候,去听一耳朵也不错。

    周梦臣轻轻一笑说道:“好吧。既然有兴趣,就一起去吧。”

    只是周梦臣万万没有想到,不请而来的人有这么多。

    周梦臣在大同城中一般都不摆仪仗的。只是有十几个士卒前后护卫而已。但是今日却不行了。还没有到书院门口就一副人山人海的样子。

    几乎大同城中大部分人都来了。

    文官武将,凡是读书识字的人都蜂拥而至。至于大同书院之中,更是全部出动。本来周梦臣仅仅是对三百即将毕业的学子。来一个毕业演说,顺便宣讲一些气学。但是而今看来,整个大同书院,三年级再加上预科,大概有一千三五百人。几乎都想听周梦臣讲课。再加上外来的人员。一时间,简直满城争先看太守的样子。

    毕竟这个时代,与后世不一样。

    后世发达的传媒行业与科技。很多政要的脸都看吐了。但是这个时代,很多名字听了不知道多少遍,但是从来没有见过,即便是所谓的画像,也是失真的居多。

    大同百姓对周梦臣是慕名已久,但是周梦臣除却在出兵,春耕等重大仪式上露面之外,其他的时候是很少出面的。

    而且这样的场合,对人员限制很严苛的。比如出兵,不是军中人士,出兵的仪式,哪里能让你混进去。但是讲学就不一样了。一般来说讲学是非官方非正式的场合,对人员的要求就没有那么严格了。

    大体上想听都能听。只是位置就要自己去抢了。

    而大同这个文化底蕴薄弱的地方,哪里有那么多人对气学感兴趣,而是大部分人对周梦臣感兴趣而已。

    一时间将大同书院门口挤的水泄不通。

    周梦臣到了之后,狠狠训斥了一番吴国赏也无可奈何,只能答应吴国赏在校场上讲学了。

    因为大同书院之中有武科,故而书院中,也是有一片空地,供武科学士,骑马驰射练习体能演练阵法用的。古代的地不值钱,即便是在大同城中,也是如此。故而这一片空地并不小。

    周梦臣只能占在临时搭建的讲台之上,看着密密麻麻的人群,正对这讲台的人还好,都是大同书院的学生,除却前排临时加了一些人。也就是如杨继盛,戚继光这些有身份地位的人。

    这些人还是有秩序,有规矩的。


>>>点击查看《奋斗在大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