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奋斗在大明 > 奋斗在大明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一百四十二章 嘉靖二十五年冬(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奋斗在大明 章节目录 第一百四十二章 嘉靖二十五年冬(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一百四十二章 嘉靖二十五年冬

    北京的冬天分外寒冷,今后是滴水成冰。

    大多数人都开始猫冬了。

    这个时候,写字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磨墨首先要将清水倒入砚台之中,而这清水即便不结冰,也冰冷刺骨,轻轻一动,就好像是遇见冰烙铁一般,刺骨之痛。

    周梦臣即便是做了很多事情,

    比如说,改造了整个房间的取暖设备。将每一个房间之中都放了好几个煤球炉,并用铁皮管,将烟气引出去。

    只是碍于这房子的原始结构,很多东西都不能动。周梦臣即便努力去改进了。依然觉得很冷很冷。似乎煤球炉那一点点的热气,都只能辐射到煤球炉周围一两步之内,走稍稍远一点,就是两个世界了。

    于是周梦臣只能将炉子放在书桌旁。一边温着上面的水一边,写字。

    此刻的周梦臣深刻的怀念现代的暖气。

    忽然门轻轻一动,有人敲门。周梦臣立即去开了门。不是别人,正是瞿景淳。

    瞿景淳抖了抖身上的雪,跺跺脚,这才进去,与周梦臣围着炉子坐下,周梦臣连忙用热水给瞿景淳沏了一杯热茶。

    瞿景淳合十握在手中,并不喝,而是借着这个暖意,温暖着身子。

    瞿景淳从怀中,讨出一个油纸包,说道:“你这几个月的文章,我都批一遍,你拿回去细细看,好好的琢磨。”

    周梦臣双手接过,感觉到瞿景淳的体温,打开之后,细细开。

    这些八股文都是写在一张张与会试卷子一样规格的大纸上,可以说,对于周梦臣来说,每一次都是当做模拟考来对待的。都是一张大纸上面有竖着的格子,卷头有写籍贯的地方,当然了,这都空着的。

    每一张卷子上周梦臣努力将自己的书法发挥到了极致,写出规规矩矩的馆阁体,当然了,周梦臣的书法,自然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只是不失分而已,想让人另眼相看却不一样了。

    这卷子上也很鲜明。

    黑色的字是周梦臣字,朱红色的字乃是瞿景淳的字,瞿景淳字写的很随意,大小不一,是在卷子里面的见缝插针写上去的,将周梦臣卷子的种种问题一一指出来,甚至有些地方还代写一两句。

    遇见某一些卷子,瞿景淳在上面批注之多,甚至要比周梦臣本人写得都多。

    周梦臣细细翻看一遍,叹息一声,说道:“看来这制艺之道,我还差的太远了。”

    瞿景淳觉得手中的茶渐渐变温了,这才喝了起来。说道:“其实你已经不错了,如果你愿意静下心来做数年学问,未必不能金榜题名。即便几年之后,你的年龄也不算大。”

    瞿景淳而今三十岁上下,他是上一科,也就是三年前中的。他光,但是江河日下,已不待言,瞿景淳都能感受到,一代不如一代。

    大明需要一场变法。

    周梦臣心中暗道:“为什么不能是我?”

    一想到这里,周梦臣内心之中就开始砰砰乱跳。

    不过,他深吸几口气,将自己这胡思乱想压下来。这些想法,都有一点太远了。而今不想考一个进士,那是什么事情也做不了。

    瞿景淳在这方面,可谓明师。但是再怎么明师,也需要周梦臣一点点去啃了。

    于是乎,周梦臣闭门谢客,什么人也不见,一心一意的读书。用心于这六七万字之间,更是派人去京城之中有名的选家,一共有一百二十家之多,日日参照攻读。

    固然瞿景淳说的没有错。

    不管八股格式再严,骨子里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总结起来不过是起承转合。这些东西,周梦臣几乎一点就透,即便上也就是议论文的写法而已。按照瞿景淳给的歌诀来练习,并不是什么难事。

    这歌诀就是:“破为一章之主,承要破意而彰,起要一针见血,犹如擒贼擒王,虚虚笼起题意,最忌说尽中藏,领题务清来脉,入手方有主张,提比贵发议论,题情逼起为良,虚比流连取致,娇花美女可方,通篇不宜直露,出题犹贵悠扬,六比实发题面,字字抽出宜详,后发题意未尽,掉转顾盼如环,八比到此结束,前边照应勿忘,文成人归翰林,数峰余韵春江。”

    至于每一句铺开来讲,都能讲上一课时。这里就不说了。不过大多是技巧性的东西,有基本逻辑思维的人,大体上都是比较容易上手的。

    只是周梦臣万万没有想到。

    对他来说,难点有三

    第一个难点就是经义。

    虽然说,瞿景淳用速成的办法,大大压缩了周梦臣的经义学习时间,但是主要目的还是要让周梦臣不出错而已,在经义上不错而已。即便这个要求已经降低了很多,对周梦臣来说,依旧是一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小学功夫。

    这个难题并不是说我们而今大学小学,而是古人的小学功夫,古人将章句,修辞,格律,认知等等东西都划入小学的范畴之中,也就是说是私塾之中学的东西。

    
>>>点击查看《奋斗在大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