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奋斗在大明 > 奋斗在大明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三十章 瞿景淳(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奋斗在大明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三十章 瞿景淳(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一百三十章      瞿景淳

    拜访夏言,可以是不欢而散。

    周梦臣不管愿意与不愿意,他今后也只能咬着牙关,做大明嘉靖皇帝的孤臣了。

    他甚至担心,夏言对历局这一件事情,采取行动。

    只是他还是小看夏言。

    正如夏言所言,比起夏言而今担心的筹划的大事相比,修历这一件事情,只是一件小事。夏言或许不觉得,在这一件事情上与皇帝顶着干有什么好处。于是周梦臣顺利接到了圣旨。

    于是周梦臣按照时间来到了翰林院。

    前文说过,翰林院与钦天监,太医院都是在皇城东南方向上,周梦臣到了翰林院之中,似乎翰林院上的仆役都是斜眼看周梦臣。让周梦臣有些浑身不舒服。

    来往之间,一个个在翰林院之中来往的人,不管有没有穿官服,都对周梦臣一身官服熟视无睹。

    毕竟,这里才是真正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即便是一身布衣的人,说不定就是前某大臣,或者将来的某阁老。这里的人似乎自带傲气,让周梦臣都觉得自己渺小起来,让他不由想起某次得天之幸,能到某保密科研机构参观。里面人看他,就是这种感情。

    充满了无形的优越感。

    仆役将周梦臣引到一处厅堂之中,让周梦臣稍坐。

    周梦臣才知道,他明明是准时来的。却没有想到,他是第一个来的。他只能徘徊在书卷之中,书香之中。似乎也能受些熏陶。

    片刻之后,周梦臣听见熟悉的声音。正是孙承恩老爷子的声音。于是立即到门前迎接。

    果然片刻之后,孙承恩老爷子身后带着几个人一边走一边说话,谈论的都是诗词之类。孙承恩见周梦臣在这里等着了,笑道:“说正事吧。人都来了。”

    周梦臣向孙承恩行礼,孙承恩点头,让他在一边站着,说道:“这位是掌翰林院的张治张文邦。”

    周梦臣立即行礼说道:“拜见张大人。”

    张治看着周梦臣,本来与孙承恩说话的笑脸,这随即冷了下来了。只是点点头而已。

    周梦臣心中暗道:“这或许,就是拜访夏言的后遗症。”夏言对他的态度,虽然没有明说。但是该知道的,也都知道的了。

    随即孙承恩又解释了跟在张治身后的几个人,这几个人年纪都在三十岁与四十岁之间,有年轻的有老一点。不过一听名字就知道是谁?秦鸣雷,瞿景淳,吴情。

    这是嘉靖二十三年殿试前三甲。

    见人都到齐了。

    孙承恩说道:“自从正统以来,历法不准,测交事略有所失。以至于今,已经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今天子聪慧,英明果决,特令有司重修历法,这一件事情,就交到了我们手中了。由我领衔,由钦天监副周大人参与。翰林院也要挑人参与的。张学士,你看看,你们翰林院谁有心参与?”

    张治转过头来对这嘉靖二十三的前三甲说道:“你们入馆也有两年了,算算时间也到了快要散馆了。今日修历之事,也是一个机会。你们谁有意?就可以为孙大人的副手。”

    科举之中前三甲都是铁定会挑入翰林院。二甲前十几名都有可能挑入翰林院担任庶吉士。

    但是庶吉士一般在翰林院待三年,三年之后,就会散馆,按照在翰林院的表现分配官职。

    一般来说,都希望能留在翰林院之中。养望。就是坐足十年冷板凳,从能一举成名天下知。

    但是翰林院之中的位置也是有限的,想选一个好位置也不容易,虽然嘉靖二十三年进士的前三甲,当年也是风云人物。但是而今也不过是普通庶吉士的一员。就好像是高考状元在当时也是一时风云。但是几年之后,谁还在乎?

    前三甲的光环,固然还在。

    但是很多事情都是要争取的。

    而且翰林院的差事也是有三流九等的。

    在翰林院之中坐冷板凳是一回事,参与进一些大项目也是另外一回事,比如修书,修史。在修完之后,都是可以升官的。夏言一定要将这个一件事情,要翰林院主持,未必没有给后辈们一点好处。

    秦雷鸣沉吟片刻,说道:“回禀张学士,孙学士。我最近有其他事情要忙。没有时间。谢过两位好意了。”

    孙承恩说道:“是忙子厚的事情吧?”

    秦雷鸣微微吃惊。他以为曾铣的计划是毕竟隐秘的,却没有想到,孙承恩已经知道了。秦雷鸣说道:“瞒不过孙老大人。”

    孙承恩说道:“也好。”

    吴情说道:“既然状元郎无意,那我也不掺和了。”吴情含笑看看着秦雷鸣,虽然是笑着,但这笑容之中,却未必有多少笑意。

    对于这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孙承恩与张治都知道,也没有什么可劝解的。也劝解不了。

    原因很简单,嘉靖二十三年的时候,北京大旱。报上前三甲名单的时候,吴情在第一,秦雷鸣在第三。

    嘉靖看了之后,说道:“
>>>点击查看《奋斗在大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