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窃国 > 窃国目录 > 章节目录 第443章 丹凤楼(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窃国 章节目录 第443章 丹凤楼(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那晚杨守宗喝了酒,也醉得厉害,出了青楼大门后,碰巧不巧又看上了一个女人。

    那女人有夫之妇,当然不会从,一番纠缠后,自感颜面尽失的杨守宗恼羞成怒,指使手下人打了个那女人。

    看热闹的人群中有人看不下去,挺身而出为女子仗义执言,指责杨守宗败坏军中法纪,完全是给羽林军丢脸。

    结果可想而知,也被打了,因杨守宗下手过重,竟被打死了。

    杨守宗毫无愧意,企图以一百两银子了事,甚至还威胁被害人家属不准报官,否则就要他们好看。

    肇事者是杨复光的义子,故而京兆尹和五城兵马司在得知此事后都不敢管。

    一条活生生的人命,被害人的家人岂能轻易罢休?

    在上访京兆尹和五城兵马司无果后,被害人的结发之妻又在紫薇大道上拦了当朝宰相徐太岳的车架,结果没等她见到徐太岳,便被队前士兵以冲撞宰相仪仗的罪名打走了。

    后来,这女人又告到了御史台和督察院。

    一台一远的御史言官得知这个情况后欣喜若狂,认为这是一个干掉阉宦的好机会,于是在第二天的朝会上,十七名台院言官一起上奏,将这件事添油加醋的说了一遍。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已不可收场。

    杨守宗先是被羽林军除名,在御史台和督察院的推波助澜下,杨守宗又被贬到一个偏僻之地当团练。杨复光教子无方,被罚俸一年,同时遭到了天宪帝的严厉训斥。

    如果事情只是到这,杨复光根本不会与刘仙之、刘道之、刘疑结仇,但偏偏事情没完。

    因为被害人的妻子对这个处理结果不满意,甚至可以说失望透顶。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如果杀人的代价仅仅只是贬官,那也太低了。如果肇事者是官宦之子就能免死,那老百姓守法的意义又在哪里?

    朝廷搞双标,杀人者不能偿命,绝望之际,有人对这个女人说,或许你可以去找摘星楼试试,只要付出一定代价,摘星楼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结果。

    托人介绍,女人与摘星使者见了面。

    女人哭诉了情况,这位摘星使者听完后,说三日后给这个女人一个答复。

    这桩委托被接见这个女人的摘星使者写成了卷宗,然后交给楼主刘疑裁定,本就对此事知情的刘疑阅毕后,欣然准之。

    杨守宗离京后不久,死在了上任的路上。

    摘星楼做得很干净,可杨复光还是知道了,于是自此就和临江公主对上了。

    天宪帝修仙修得最厉害的那段时间,刘疑在灵道宫负责炼丹大业,而杨复光正是灵道宫的总管太监,二人算得上是合作共事的同事。

    杨复光与她有杀子之仇,如今她就身在灵道宫,有主场优势的杨复光岂肯放过这个好机会?

    光是偷偷在天宪帝面前打小报告,杨复光就干了好几次,有时候甚至还会凭空捏造,构陷栽赃刘疑。刘疑本来不予理会,但时间长了也受不了。

    随后的日子,二人在朝野里外屡屡展开政治交锋。

    刘仙之、刘道之与刘疑虽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妹,但是关系十分亲近,所以他俩当然不会袖手旁观。

    按理说,这个时候天宪帝应该下场调解,但他就是放任不管。于是,刘疑、刘仙之、刘道之与以杨复光为代表的宦官群体的冲突愈演愈烈。

    朝会攻讦、构陷栽赃、暗中行刺,所用无不其极。

    桩桩件件,都是轰动朝野京城的要闻。

    直到天宪帝驾崩,二人的斗争才停息。

    一朝天子一朝臣,随着刘玄继位,两人都失去了靠山。

    刘疑知道刘玄猜忌多疑,冷血无情,并不相信自己这个姐姐,于是远离朝堂,悄然隐退。

    杨复光也是同样的心情,他迅速交出手中权力,向刘玄表示效忠,如果不这样做,等待他的就是死,或者离宫成为无业游民,然后被仇人弄死。

    两人失势,斗争停息,但不代表仇恨会消失。

    刘玄重新起用临江公主后,临江公主权势比之天宪一朝不但没有减损,反而日渐重大,甚至被天子委以行军大总管,总督一州军事。

    到了定初二年,临江公主已经入朝参政。

    她的实力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之落魄的杨复光,可谓位高权重。

    杨复光知道,自己已经不配成为她的敌人。

    但二人之间的仇恨会消失吗?不会。

    临江公主现在可能是因为有所顾忌,所以没对自己动手,那以后呢,以后的事谁说得定?

    如今龙武军兵变,打着诛杀临江公主、何谋全夫妻的旗号,在杨复光看来,如果能趁此良机除掉临江公主,那自己就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

    另外,陈长廷、洪相封、梅印之等人对手握大权的司礼监也不满,至于起因经过,也不是三言两句就能说清的。

    总之,说到底,皇宫里的人也不是一条心。

  
>>>点击查看《窃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