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科幻小说 > 我在火星那些年 > 我在火星那些年目录 > 章节目录 1322趁火打劫(第1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我在火星那些年 章节目录 1322趁火打劫(第1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学府山城是仅次于五大主城的一个大型城市聚集地,这里同样遭受到了暴雨带来的泥石流。

    山城的地理地形就是山区,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水流来源。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

    泥石流通常爆发突然、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因而破坏性极大,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活动频繁,来势凶猛,流速快,流量大。

    不过相比其它几座主城,学府还算是比较轻微的,只发生了一次特大的泥石流。

    受到如此的灾难,交通瘫痪帝焮没法回到沙漠戈壁主城了, 不过有点值得庆幸,手环系统还可以使用,只不过极端气候导致通讯不顺畅,信号时长中断。

    手环系统与天气控制系统是两种不同的智能系统,卫星也各不相同,目前军方在通讯系统这方面做到的的相当完备,卫星如果损坏可以立即更换,通讯有保障。

    可是天气控制系统隶属于科学部门,压根就没有任何防御措施致使被新人类钻了空子,这个空子钻的直接导致据不完全统计死亡人数已经飙升到了一百多万。

    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而且每天还在增加,并且灾难还没有结束,极端气候就像是失去控制的气球,到处乱飞横行肆虐,所到之处凄惨无比,触目惊心。

    平原主城应该是相对来说没有太大人员的伤亡,冰冷的天气大家可以回到屋内利用科技产品保暖。

    因为迫于心切,帝焮利用特权使用了城市之家的传统阵,在危难时刻当然要与自己队伍战友们在一起了。

    结果因为各种原因,疯狂的天灾气候影响了智能系统的运作,当帝焮传送完后打眼一看居然传送到了海底主城!

    在想更改坐标的时候,这里受海底漩涡影响系统严重受损无法运作了。

    因为海底的巨型漩涡灾难强大,破坏力惊人造成了很多区域联通被中断,也就是隔开了。

    海底主城的构造就是利用科技结合水晶穹顶玻璃结构,水晶通道结构,把大大小小的建筑区覆盖与连接起来,在加上水晶能量罩的相互结合。

    在这种无法想象的灾难下水晶能源罩本来就因为能源危机而超负荷运作,这下直接被海底漩涡所无法承受而过载失效,直接造成该区域数万人直接死亡。

    还有百分之六十的水晶玻璃通道损坏,百分之三十的水晶穹顶破裂,当初的设计也都是抗震抗压的,但是海底漩涡与海底压力的不稳定结合,是目前科技人力所无法抗衡的。

    固尔整个海底主城行成了以部分完好的水晶穹顶玻璃技术为幸存的区域,基本上有三十多处,其它区域全部被海水所淹没,在加上海底的超强压力,建筑被压碎,人更是幸存几率为零。

    深海中的一切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海洋的任何深度,上方水的重量都会压在其下方的任何物体上。随着一只脚下降到海洋中,更多的水向下推并压在它身上,并且对该物体施加更大的压力。事实上,每深入海洋10米,每平方英寸的表面就会增加六点四七千克的压力。

    想一下随着水晶玻璃罩与水晶能源罩的破碎,直接被海水淹没还不是恐怖的,最恐怖那就是海底压强!

    在深处约1.1万米,相当于珠穆朗玛峰叠加华山的海拔高度,其水压更是接近1100个大气压,这个压强足以将一辆坦克压扁。

    人们常开玩笑说“压力山大”,假如我们以泰山为例来估计一下,泰山主峰1450米高,以岩石密度为水的三倍计算,则被压在山底下需要承受来自山体的压强为400多个大气压。那1100个大气压的压强就可想而知了,它相当于指甲盖大小的地方要扛住一辆小轿车的重量,相当于2000头非洲象踩在一个人的背上。

    这时,我们就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因为在已知的生物中,有很多抗压高手,它们生活在数百米甚至上千米的海底。这些鱼类的生存之道就是借助压差流通机制,让体内的压力与外界的海水压力之间形成平衡。但如果把它们迁移至浅海,它们将会爆炸、死亡。

    但是人体就不行了,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死亡到处都在发生着。

    也就在这个时候,一处隔绝的水晶玻璃穹顶区域,这里的人们有幸存活了下来,这里是住在突变体社区附近的居民都因为海底漩涡都躲避在家中,大街上罕见的空无一人。

    在一个很普通的高层家庭里面,是一栋用坚固的特殊泥土与贝壳装饰的八层民用楼体。

    这里有八个人,两名小孩一男一女,两名大人还有三位路人,因为遭受了突然灾难索性相互帮忙让其躲了进来。

    一家五口在倒数第二层主客厅,另外两名路人坐在地上,还有一名在最顶楼阁楼自愿放哨查看外面的情况。

    这栋楼跟其它周围居住的楼体属于紧挨着,算是连体结构。

    突如
>>>点击查看《我在火星那些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