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逆子 > 大明逆子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七百四十五章 流寇军变(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明逆子 章节目录 第七百四十五章 流寇军变(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张献忠的眼神也渐渐暗淡下来,孙可望等人都知道,张献忠即将要仙逝了。

    “义父!”四个义子,齐齐跪在床前。对着病榻上的张献忠,一起磕了个头。

    不管怎么说,没有张献忠,就没有他们四个人的今天。或者说,他们能不能活在这个世上都是未知数。

    是张献忠救了他们,张献忠带着他们南征北战,闯下了西南边陲的这番事业来。

    张献忠勉力支撑着最后一口气:“孤素闻而今太子英明神武,乃是不世出的英主。奈何无缘与之一见,实乃生平憾事。你们四个听好了,若这个太子当真如传闻中所言,你等定要辅佐太子中兴大明,换的百姓安居。别打了,不要再打了。百姓们,经不起折腾了。”

    说完,张献就忠死了,他没能交代谁接任自己的位置。实际上这已经不重要了,孙可望的如意算盘也落了空。原本,他以为张献忠会传位与他的。

    可是,弥留之际的张献忠,竟然要求部下降明。张献忠知道,再打下去他苦心创立起来的军队,只能落得与李自成一样的下场。现在的他,只想死前给自己的部下留一条活路。

    够了,他这一辈子活够了。张献忠一生杀过的人不计其数,不过他不在乎。和李自成一样,他们都是一代枭雄。

    死后是下地狱还是进刀山,他们都已经不在乎了。这辈子他们做过的好事坏事,都已经成为历史。

    临死之时的张献忠算是翻然悔悟,死前命令部下投降官府。更是下令三军,不得屠城不得滥杀无辜,更不得背叛朝廷。

    不想再当兵的,让李定国他们给将士们发放遣散费,让他们回家去吧。

    三军一片哀哭,军中皆缟素。张献忠病逝的消息,也传到了剑门关。

    剑门关的流寇们,也都纷纷披麻戴孝,祭奠他们的大王仙去。明军这边,也很快得到了消息。

    十二团营投鼠忌器,因为太子尚在他们手中,他们暂时也不敢轻举妄动。至于张献忠一死,这些流寇会不会对太子不利,没有人知道。

    孔祥鑫他们忧心忡忡,偏偏对流寇的事一无所知。他们只能苦等,一方面上书京城。

    崇祯皇帝得知这个逆子胆大包天,竟然私自闯入敌营招降的时候,吓得差点背过气去。

    太子疯了,定然是疯了。眼下明军节节胜利,眼看着光复有望的接口,朱慈烺竟然不要命的去敌营招降?

    “这个逆子,他不要命了!慈烺到底怎么想的,怎么想的!”崇祯皇帝急的在乾清宫来回踱步。

    父子连心,他怎能不急。不止是崇祯皇帝不明白,就连朱慈烺身边的李岩和宋献策等人也不懂。

    为什么,为什么眼看着大明胜利在望。四川即将唾手可得的情况下,朱慈烺会做出这等愚蠢的举动。

    虽说十二团营在进攻四川的时候并不顺利,可明军并没有太大损失。自古以来川地本就易守难攻,要想彻底剿灭张献忠也不忙在这一时。

    大明如今耗得起,他张献忠却耗不起。四川再难打,用个两三年张献忠也必败无疑。这些流寇残暴成性,朱慈烺孤身前往不等于说是去送死么。

    崇祯皇帝很慌张,他非常害怕儿子出现个什么意外。千万千万不要,在大明即将迎来曙光的时候,出现什么意外。

    朱慈烺生死未卜,崇祯皇帝坐卧不安。一旁的贴身太监王承恩也是一脸的紧张:“皇爷,太子爷素来谨慎小心。想来此举有什么深意吧,再者太子爷洪福齐天,自有上天庇佑,皇爷万不可忧心过甚,龙体要紧。”

    崇祯皇帝大怒,这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么。感情不是你儿子,他恨恨的看了眼王承恩,终究还是没有说话。没错,王承恩没有儿子的,他失去了作为一个男人的快乐,是无法体会这种心情的。

    毕竟王承恩也是为了自己好,崇祯皇帝叹了口气:“此事密不外传,更不可让皇后知道,明白么。”

    王承恩点点头:“奴婢明白。”

    看着桌子上的那副二十四孝图,崇祯皇帝再次陷入了沉思中。经过之前的父子隔阂,如今看到儿子献上的这幅二十四孝图,崇祯皇帝百感交集的同时,又感到深深的愧疚。

    而此时的四川成都府,随着张献忠的病逝,军中已经出现动乱。

    张献忠在四川建立了自己的大西政权,文官武将都是按照朝廷的制度制定。如今张献忠病死,大西政权的政务,把持在了王后和丞相汪兆麟的手中。

    为此,孙可望等四个养子,决定造反。杀了王后和汪兆麟,夺取政权。然后,四人率部归降朝廷。

    处理完张献忠的后事,丞相汪兆麟感觉自己很膨胀,也感觉自己很嚣张。朝中的政务一手把持,众人奉王后为正主。

    而王后其实没什么主见,只知道奢靡浪费。她对汪兆麟言听计从,朝政早已把持在汪兆麟手中。

    历史上像是汪兆麟这种货色,是没有好下场的。首先他没有兵权,这一点自我膨胀的汪兆麟似乎并没有察觉。等到他发现孙可望等人对自己不
>>>点击查看《大明逆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