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言情小说 > 典籍华夏:我的直播对话古今 > 典籍华夏:我的直播对话古今目录 > 章节目录 第四百三十一章 十三枚编钟,十三个人(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典籍华夏:我的直播对话古今 章节目录 第四百三十一章 十三枚编钟,十三个人(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我去?!

    什么声音?

    真好听!

    唔……这样的话,那个谁,你可以慢点出来,我觉得我还可以听一会儿。

    同意!

    这听着舒舒服服的,好像一天都不会腻!

    这时候,隐藏在镜头之外的节目组工作人员,通过手机,也在看着实时弹幕。

    看到真相的某女主持人,眼泪掉下来。

    这、这都第五天了啊!

    原本以为自己凭借张凡的提携,能够在这样一个重要的节目里露个脸,从此人生开挂,一片坦途。

    但现在……

    一句“那个谁”,让她差点就红了眼眶。

    我,不配有名字的吗?

    而且,一串音符就能让人们忘了我,还高声喊着让我慢点出来,我到底……是多不招你们待见!

    看来那句话说的真对,千万不能把平台当成自己的能力。

    大家的期待,是对《典籍华夏》的,是对《星火》的,是对《张凡》的。

    这世间的繁华纷扰,终究,与我无关是么?

    镜头仿佛定格一样,依然是对着毫无动静的小山村。

    如果不是清风吹拂,青草摇曳的话,人们甚至会怀疑这是放了一张静态的图片在这里。

    然而作为背景的声音,却越来越响亮,越来越密集,一声一声,似乎敲在亿万观众的心上,令心弦震颤,思绪一下子就飘回到了一千年前,两千年前……

    咚、咚、咚……

    当、当、当……

    低音,深沉浑厚!

    中音,圆润淳朴!

    高音,清脆明快!

    一时间没人分辨出这到底是什么乐器的音色,似乎跟熟悉的那些,都不大相同。

    不过民间大神,到底还是有底蕴的!

    约莫几分钟后,弹幕里有人叫道:

    “编钟!”

    “这是编钟的声音!”

    “天啊!没想到还能有人将这编钟敲响,而且敲出了这样美妙的旋律!这、这好像不是随便敲的,有功底在身上啊!”

    “是谁?哪位民乐大师到了,竟然能用古朴的编钟,把人们一下子就带到了两千年前?”

    无数人泛起鸡皮疙瘩,如梦方醒,却心痒难搔。

    别这样啊!

    张凡!

    你玩什么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啊!

    快把大师请出来!

    我们都想看一看!

    所以今天,是教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小孩子,学习华夏古老的打击乐器,编钟吗?

    镜头,终于开始缓缓转动!

    仿佛是一双承载着万千期待的眼睛,在亿万观众的呼声中,缓缓转过那间阳光下的青砖瓦房,将瓦房后面的情景,真实地呈现给关注的人们。

    嘶!

    一片倒抽凉气的声音。

    在这里!

    都在这里!

    青砖瓦房后,那五十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站得整整齐齐,每个人脸上,都泛着惊奇而期待的神色,观众们仿佛从这些尚稚嫩的脸庞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是啊!听到这样古朴而美妙的音乐,每个人心中的期待,都是一般无二。

    但不同的是,这些孩子何其幸运,他们不但能够近距离听到编钟的演奏,甚至还有可能跟随那位神秘的民乐大师,学习一下这种两千多年前的华夏乐器。

    然而镜头却并没有停下来。

    龙城电视台这次派出的是最精锐的人员,凭借生平最得意的运镜技巧,并没有在那些孩子们脸上停留太久,而只是惊鸿一瞥,便又再次缓缓转动,将孩子们翘首期盼的方位,呈现给直播画面。

    来了!

    果然!

    果然是它!

    无数人的心脏仿佛都被这极其高超的技巧,撩拨得提到了嗓子眼上!

    然后,他们看到了!

    果然是编钟!

    一个巨大的钟架上,一排造型古朴奇特的物件,悬挂其上,远望去有点像是倒挂的杯子,呈钟形,阳光照耀下,闪射出青铜的光泽,仿佛蕴含着几千年前的文化气息。

    编钟,是华夏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

    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

    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编钟就能发出不同的乐音。

    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弹幕里的大神们,既然已经锁定了编钟这东西,便迅速将更多科普的内容,纷纷打在公屏上。

    于是,人们对编钟的了解,越来越多。

    编钟,兴起于西周,兴盛于春秋战国,直到秦汉。

    最早的编钟,只有三枚,组合而成。到后来渐渐发展成九枚一组,十三枚一组。

    
>>>点击查看《典籍华夏:我的直播对话古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