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秦之三世崛起 > 大秦之三世崛起目录 > 章节目录 第167章 科举的雏形(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秦之三世崛起 章节目录 第167章 科举的雏形(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项羽这边是振作起来了,但他在楚国所实行的这一系列的制度却还依旧是之前战国时期的那一套,换句话说,除了麾下的将士们的确具备着一些战斗力之外,项羽并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东西。

    而他不知道的是,在张良埋头苦干几乎是不眠不休几天之后,大秦科举制度的雏形已经出现了。

    其实大秦在战国时期,想要做官的方法也相对简单不少,那就是军功就与劳考相结合。入仕靠军功,而升迁则靠劳绩。

    在子婴看来,在战争时期这样的方式是无可厚非的,而对军功的推崇也的确让大秦的军力在短期内就提升到了凌驾于其他六国的地步。

    但是到了吕不韦为相前到为相初期,大秦则开始采用官吏世袭制,只有少数情况是一些贵族和官吏荐举提拔人才。

    这样的选官方式在子婴看来就有点扯淡了,大秦的官场在他登基的时候就几乎已经变成了世袭制和过家家一样的存在了,所以他登基以来除了自己选择的官吏之外没有给大秦的朝堂上添置任何一个关系户,被他踢出去的人却是不少。

    子婴之所以让大秦的朝堂上留着这么多的空闲位置,就是方便他通过科举这样相对公平的方式引进一些年轻的人才。

    这样的空闲也显然不会在短短一两年的时间内就被填补完全,子婴对于大秦朝堂的改造是个漫长的过程,虽然他对于大秦的改造有着急切的心情,但真正操作起来却显然不是这么回事了。

    按照秦律上的官方说法,大秦都入仕之途分为六个途径,即保举、军功、客、吏道、通法、征士。

    要是从字面上看,倒是给了不少人机会,但是子婴和张良这样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些机会显然都是给贵族的,这六个途径除了军功是拿命换来的,平民百姓稍微有点机会之外,其他的五个显然是跟黔首无缘的。

    而子婴深知一旦自己真的统一了中原,战争跟之前七雄争霸的时候相比会减少很多,这就进一步减小了黔首成为大秦官吏的可能性。

    所以对于子婴来说,科举的实施迫在眉睫。

    要说子婴说自己原创了科举,最被他冒犯的应该就是前世的隋炀帝杨广了。

    其实对于仅仅存在了两世说起来比大秦还要短暂的隋朝,子婴还是感觉十分可惜,对于在自己手里断送了隋朝基业的杨广,子婴更是有着不少自己的想法。

    现在子婴跟张良侃侃而谈的科举正是由杨广创立的,除此之外,他还不惜耗费财力民力在大隋境内开挖了大运河。

    虽说大隋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一系列在后来看起来相当有高瞻远瞩的策略冒犯了大的门阀世家的利益而灭亡,但在子婴看来,杨广这个人无疑也是相当具备穿越者思维的强者,只不过他低估了自己当时面临的情况,最终功败垂成。

    按照前世的史书上所写,当初的杨广是因为喜好文学辞赋,这才在隋大业二年创建了进士科,让士人“投牒自进”。

    杨广首创以文辞考试来选士的进士科,虽然尚处于科举制度的雏形,规制并不完备,考试时间和考试内容也不固定,但是“开科取士”、“自由报考”的形制,却是从杨广首开的。

    形式上科举虽然算是子婴抄袭的大隋,但是子婴却知道现在大秦科举实施的背景跟大隋却是截然不同的。

    在当初的大隋,由于推行“均田制”和轻徭薄役的政策,大隋得到了繁荣发展,百姓的生活算是富足。

    在当初大隋的社会阶层中,中小地主和富裕农民的数量激增,产生了新的利益集团。

    这些新兴阶层迫切要求打破豪门士族在政治上的垄断,而这恰恰与大隋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需求相契合,这为科举制度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上的动因,于情于理在当初的大隋整出这么一套东西都是合理的,只不过是杨广在关键的时候没玩明白罢了。

    但是在大秦,这些矛盾就算是存在,在子婴把军力和财力都牢牢的把握在自己的手里,外面还有一个楚国在对大秦虎视眈眈的情况下,老秦人和六国的其他贵族对此显然也是敢怒不敢言,他们想要依靠着子婴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而且都是一盘散沙,想反对都找不出一个领头的。

    而反观不管在什么朝代都占据着最大比例的平民阶层,子婴相信是一定能支持科举的。

    实现阶级跨越不管在什么朝代都是所有人朝思暮想的事,所以当你给黔首一个实现阶级跨越的通道的时候,他们自然会珍而重之。

    科举在子婴的心里是相当神圣的,它就像是后世的高考一样,虽然因为寒门和贵族的资源不同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却也算是打开了贫寒士人进入仕途的渠道,缓解了阶级对立和社会矛盾。

    科举能让大秦最为广大的黔首和以为自己不是秦人的六国之人树立起“读书致仕”的愿望,长远来看对于子婴统治下的大秦的发展是一定能起到一定的促进和稳定作用的。

    子婴一直想要在大秦做的就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事,他虽然也想要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号,但他更知道过犹
>>>点击查看《大秦之三世崛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