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其他类别 > 烟花易冷 > 烟花易冷目录 > 章节目录 第15章(第1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烟花易冷 章节目录 第15章(第1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十四章等待

    淑苇:

    南京还没有入冬吧。

    可是这里已是冰天雪地,很冷,漫山遍野的雪,河流都上了冻,可是想到你,想到母亲,想到小育宝,张妈妈,想到家乡,学校,心里便觉暖暖的。

    不到战场,哪知战争的残酷,又哪知和平的可贵。

    我们的士兵,是世界上最无畏的士兵,我们的将军,是世界上无敌的将军,淑苇,相信在不久之后,正义的战争便会取得胜利,这是我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坚信不移的事情。

    朝鲜的白山黑水,叫人想起祖国的东北,呵,其实我也没有去过东北,除了那些逃难的岁月,跟着母亲哥哥到过重庆之外,我也没有去过什么地方,何况那时年纪小,又经战乱,哪里懂得欣赏山川河流呢?不过,以后,有的是机会,以后,等我们当了老师,在乡下教书,暑假的时候,可以外出旅行,你,我,我们一起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

    沈佑书的信辗转到得淑苇手中时,信封都磨损得毛了,里面夹着,另有给沈妈妈的信。这信对于江淑苇而言,是如今这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

    信,淑苇一遍一遍地看,她几乎背得上面所有的标点符号。

    她回想起当年老师发给的油印的佑书的作文,那时,她也是这样一遍遍地读佑书的文字,每读一回便沾一手的浅浅墨迹,后来她用油纸在外头蒙了一层的,那篇文章还在,那时候,他们还几乎算是陌生人,但是现在,沈佑书是她江淑苇生命里顶顶重要的存在。

    淑苇把佑书的信收在一个小木头匝子里,匝子是母亲留下来的,原本装针头线脑的,是有亲人气味的东西。

    后来,佑书又来过一封信,接着又有一封,只得半页纸,字迹甚至有些模糊潦草,淑苇想,那一定是佑书在战役的空歇匆匆写就的,可是她还是不能想像,佑书是怎样就着用墨水瓶制成的小灯那一点豆大的光,蜷在猫儿洞里,将纸垫在膝上写就的。在那样真正巴掌大的一个小洞里,他甚至不能坐下,只能半蹲着,一天又一天,一夜又一夜。他的头顶是呼啸的炮弹,整个山头被削掉了一层又一层,他的战友们一个又一个地倒下,有一天,他实在是累极了,他的一个小战友把自己原本休息的地方让给他,因为那里落了一方巴掌大的阳光,那小战士自己往一旁挪了一挪。佑书刚刚挨着小战友蹲下来,把冻僵了的手在那一方阳光里展开来想暖一暖,便听得扑的一声闷响,一颗流弹穿透了小战士的头颅,佑书只觉得眼前爆开了一片血花,盯睛再看时,那个十六岁的孩子,微睁着眼,半张着嘴,嘴里还有一小团没有咽下去的馒头,就那样无声无息地死去了。

    他的血,溅在沈佑书尚未写好的给江淑苇的信上。

    那一封信,沈佑书始终没有写完,也没有寄出。

    沈佑书的信,是江淑苇心灵最大的也是唯一的支柱。

    她已经开始毕业前的实习,她主动要求到了条件最差的一所学校里去,离家很远,可是她还是每天来回,很早地出门,很晚到家。她工作得十分快活。学校教师人手奇缺,在她去之前,孩子们甚至没有上过音乐课,学校里也没有任何的乐器。淑苇买了一管口琴,就用这口琴,她一个人包揽了全校的音乐课,她还教孩子们画画,实习班主任,带他们过队日,爬城墙,去孤儿院打扫卫生,带着那些身有残缺的孩子们一起游戏。

    她的家务也越来越熟练,一到周末,张妈与沈妈妈都闲了下来。等所有的事都忙完了,他们就坐在太阳地里,说着远在朝鲜战场的佑书,他们读着报纸上的战况,每一篇的报道都是那样地鼓舞人心,使得他们相信,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与伟大的朝鲜人民军协同作战,美帝国主义是可以轻易地被打回老家去的,也许就在明天,沈佑书就会出现在小院的门口。

    想着想着,江淑苇感觉身后有人走过时带起的一点微风,扑在她的脖颈间,她回转头,看见佑书,真真切切地站在那里,淑苇想,这么些日子,他怎么一点也没变呢,还是那样整洁干净,乌黑的眼睛,有点不大好意思地瞧着自己。

    淑苇觉得眼睛里一下子就湿湿的,她问:你回来了吗?

    佑书说,回来了。

    淑苇回身去帮他拿下背上的背包,可是佑书轻轻地让过,他说,等等,我就只回来看你一下,马上就走了。

    你走去哪里呀?

    我还得上前线呢,马上就要出发了。江淑苇,佑书说,再见。再见,淑苇。

    淑苇好像又看到那个时候,佑书离开时,在玻璃上写下的两个带着水汽的字,字在暖气里化了,看不清了。

    淑苇说,沈佑书你怎么这样?你怎么能这样?回来了,又走。

    江淑苇醒来的时候,头微微的痛,小育宝在她身后趴在她的背上,小孩子病后说话不大利落,只说,姐姐,冷啦!

    淑苇也打了个寒颤,果然,太阳都落了山,下午的太阳这样好,害得她就这样盹着了。

    淑苇头重,耳朵里老是听见有人叫自己:江淑苇,江淑苇。

>>>点击查看《烟花易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