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科幻小说 > 马前卒(校对) > 马前卒(校对)目录 > 章节目录 第547部分(第1页/共5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马前卒(校对) 章节目录 第547部分(第1页/共5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这还只是陛下的一个想法,还需要和政事堂商量一些细节方面的事情,不过陛下说了,海贸的税收仍然有海事署负责,收到的税钱,仍然供海事署使用。”宁则远道:“这需要一个过程,但最迟不会迟过明春法令就会公布了。”

    “你的意思是?”

    “马老,不管干什么,抢在最前头的人,总是能赚到最大一笔而且能确立在这个行业里的优势。”宁则远笑咪咪地道:“这个消息,我可还没有与任何人说起过,因为海事署内部也还要为此进行相当的一个调整。”

    “我倒想参与,可我没钱,没船,没人!”马向南的脸色又黯淡了下来。

    “大家都没船。”宁则远笑嘻嘻地道:“所以接下来,宝清船厂将不再承担战舰的生产,而是专门生产大海船,马老可以先下订单。至于钱,马老还怕弄不来吗?长阳郡虽然谈不上富裕,但大商人还是有几个的,马老只要找上他们,与他们合股,钱自然就有了,长阳郡府还可以利用本身的优势占得股份的大头嘛!相比于船和钱,马老,更重要的是合格的船厂,水手,这可是稀缺人才。您想掺合进这一行当,那就得先弄来这样的人。您要是下手晚了,到了明年法令一公布,那竞争可就激烈了。”

    马向南脑袋点头鸡啄米一般:“你说得太对了,这事儿,我回去马上就办。”

    “保密!”

    “当然得保密,咱们长阳郡穷啊,好不容易逮到这样的机会,当然要吃独食。”马向南兴奋地道。

    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大明战舰所到之处皆是大明疆土

    马向南急急忙忙的跑回去着手找几个大商人一齐合股买船,走海贸的事情了,走之前,却是红口白牙的先在宁则远这里下了两条船的单子,订金自然暂时是没有的,就全靠他那张山川沟壑密布的老脸了。

    马向南不得不急,现在或许自己还是头一份消息,但只要这事儿一过政事堂,铁定便会有不少人知道这个消息,到时候肯定是大把的人涌过来买船啊,那些人一个个都是财力雄厚,背后更是靠山硬扎,一比起来,自己这长阳郡可就不够看了。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啊!

    说实话,宁则远对于马向南这样的人是衷心佩服的。马向南是名门子弟,他的兄长,现在更是楚国的首辅,这样的人,如果想富贵一生,是非常容易的,但他却巴巴地跑到这里来,一干就是这么多年,生生的将自己变成了一个乡间老农一般。

    自己这样的人聚集在皇帝身边,大都是为了心中的那一份野望,想着要名扬天下,想着要青史留名,但这个马向南,却似乎只要治下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便满足了。

    这样纯粹的人值得自己尊敬。别说以后还要靠着马向南帮着挡事儿,便是单凭着马向南的这份执着,宁则远也要给他面子。

    马向南走了,宁则远却没有闲着。现在正陪着来自齐国勃州周氏的代表周宝桢在参观着宝清船厂。

    站在高处栈桥之上,能清楚地看到巨大的船坞当中,数百名工人在大匠的带领之下,正热火朝天的在进行着一船三桅主力战舰最后的收尾工作,周宝桢是行家里手,当然很清楚,最多还要一个月,大明便会又有一艘主力战舰下水服役了。

    这让他心凉透了。

    因为在宝清船厂,这样的大型船坞有三个,便代表着明国一次性便能同时建造三艘这样的主力战舰。而还有几个小型船坞,自然是制造一些辅助战船的了。

    这还只是大明如今的一半的实力,周宝桢知道宁家在泉州的船厂已经成了一个空壳子,而在葫芦岛那里,一个更大的船厂已经也开始有船下水了。

    稍微估计一下,便能算明白,现在的大明,每年至少有六船三桅主力战舰下水。而勃州周氏,即便是什么也不干,一门心思造船,最多也能造出一艘来。

    这大海,已经是明人的天下了。一想到这里,心中便无比苦涩。这便是恶性循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最终弱者再无寸土可立。

    “宁大人,你们在水师之上一年到底投入多年银钱?”他无比苦涩地问道。

    宁则远斜睨了他一眼,得意地道:“所有,我们海贸所得的所有,陛下分毫不取,全都投入到了船厂和水师的打造之中。周大兄,勃州周氏与我泉州宁氏,本来并驾齐驱,但现在,说句实话,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一国之力,终究不是一家之力能比的。”

    “还有泉州宁氏么?”周宝桢忍不住讥刺了一句。

    宁则远大笑起来,伸开双臂,似乎要拥抱下面船坞之中的战舰。”周大兄,翌日我大明水师千百艘战舰纵横天下,将日月明旗传播到这大海的每一片海域的时候,随着日月旗一同传播的还有大明皇帝的威名以及水师大都督宁则远的名字,泉州宁氏的确没有了,但大明宁氏将名震四海。”

    听到宁则远的豪言壮语,周宝桢心头大震,转头看着这个不过二十出头的青年,心里头顿时滋生出一股莫可名状的情绪。

    大明皇帝秦风,是一个年轻人,但这个人
>>>点击查看《马前卒(校对)》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