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明第一太子 > 大明第一太子目录 > 章节目录 第六百六十章 祖训录(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明第一太子 章节目录 第六百六十章 祖训录(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刘瑾垂着头回答道:“回爷的话,赵忠管着两处皇庄,过的非常好。”

    朱标闻言看了眼一旁的刘瑾,非常好可不是能随便说的,以他的性子如此说,必有其因,不过此时当着两个奶娘的面却是不好再追问了。

    否则真问出些什么,到底是责罚还是不责罚,于是点头道:“那便好,在赏赐给赵忠百两银子,让他这几日去好好拜祭一下他娘亲,也算替本宫尽尽心意。”

    “诺。”

    刚起身的两名奶娘眼睛明亮湿润,满怀着期盼的看着两个还在胡乱挥着莲藕般小胖手的皇孙,等以后她们也会有机会享受这般尊荣体面,儿孙也会因此受惠。

    朱标放下不断蹬腿儿的亮儿抱起自己的默默啃手长子,说起来虽然孩子们都很小,但已经可以看出来,老大性子更安静些,老二则是闹腾些。

    于己身而言,朱标是更喜欢安静些的人,于未来帝国的继承人而言,朱标也希望他是个能沉得住气的人,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积攒一辈子的积蓄,都留给个大手大脚的败家子。

    逗弄了一会儿礼部的人也就到了,朱标放下孩子回到前殿,看了眼正准备下拜的礼部尚书道:“免了吧,刘瑾,赐座。”

    “微臣谢过殿下。”

    礼部尚书对着搬来椅子的刘瑾点头示意,然后小心翼翼的坐下了,看样子根本没有坐踏实,不过这也是惯例了。

    “微臣奉殿下谕令,携负责编纂祖训录的礼部以及翰林院官员前来拜见,听候殿下教诲。”

    说完话礼部尚书在站起身将一叠厚厚的纸张捧于头上,刘瑾上前接过,然后在奉送到朱标书案之上。

    安卓、IOS版本请访问官网https://www.biqugeapp.co下载最新版本。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礼部尚书重新坐下,其余礼部以及翰林院的官员则是还在文华殿外等候传召,不过目前看来,太子殿下好像是没有要见他们的意思。

    朱标拿起一部分随意问到:“算起来也编纂了数年了,还未功成圆满吗?”

    “回禀殿下,大体都已经完成了,只待圣驾北巡归来恩准,便可刊印成书了。”

    朱标点点头翻阅了起来,首先就是序言,这是老朱在洪武二年便写好的“朕观自古国家,建立法制,皆在始受命之君。当时法已定,人已守,是以恩威加於海内,民用平康。盖其创业之初,备尝艰苦,阅人旣多,历事亦熟。比之生长深宫之主,未谙世故;及僻处山林之士,自矜己长者,甚相远矣。”

    这意思也就是说他老朱发现历朝历代开国之君都是从刀头上舔血过来的,什么阴私诡计都见过,而后代守成之君就不行了,长在深宫,不懂事。

    “且群雄之强盛诡诈,至难服也,而朕已服之;民经世乱,欲度兵荒,务习奸猾,至难齐也,而朕已齐之。”

    这段写得霸气十足,傲视群雄、睥睨天下、唯我独尊的形象跃然而现,不过也对,洪武二年,确实是老朱最得意的时候,威盖四海。

    最后一句“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非但不负朕垂法之意,而天地、祖宗亦将孚佑於无穷矣!呜呼,其敬戒之哉!”

    朱标伸手揉了揉眼睛,这也是为何他要趁此书还未勘定成册,趁着老朱不在的时候召见礼部尚书的原因了。

    现在不想办法修改,等老朱百年之后,他作为继任之君,钦承天命,如何轻易动摇先君之法,到时候莫说宗室皇亲,就是那些官员也不会答应的。

    他其实也能理解自己父皇的一片苦心,这规章制度也不是给他定的,老朱是认为他们父子能有统御天下的能力,可后世子孙生于深宫内院长于妇人之手,未经世事磨难如何可矣?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还是咱先替他们打算好,主要事事按着此训来办,不说开疆拓土建功立业,起码能当个守成之君太平天子传承大明的江山社稷,这就足够了。

    只是时代不同了,未来的敌人也绝不只是北疆的游牧民族,在时代浪潮之中,不想尽办法保住潮头的位置,必要被浪潮打翻。

    朱标很快就看了一遍,不得不说有太多不适合的地方,方方面面定的太死板,对宗室厚待的过分,几十上百个宗室倒也无所谓,但百年后何止这些,设定的不征之国太多,基本断绝了大明版图的扩张……

    朱标眉头皱得很紧,下面的礼部尚书忍不住站起身开口道:“请恕老臣妄言,此录圣上看的极重,否则也不会编撰如此多年,殿下若是想要修改,是否等圣上回来后在商讨为佳。”

    朱标没有应话,礼部尚书咬咬牙继续道:“殿下,您是储君国本,将来真想改,也不是绝对没有办法,何必如此急切。”

    这祖训录的内容他在清楚不过,有些政策他也觉得不
>>>点击查看《大明第一太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