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教书匠 > 大宋教书匠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生男生女(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宋教书匠 章节目录 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生男生女(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登封侯府。

    钟粟和小然逗弄着眼前这个粉嫩的孩子。

    孩子虽然才几个月,但因为营养充足,所以长得极为健康。

    看着满脸父爱的钟粟,小然叹了一口气,钟粟注意到了。

    “怎么了,叹什么气?”

    “可惜是个女孩,钟大哥,咱们再要一个孩子吧?”

    钟粟当然明白小然的意思,别说是在大宋这个时代了,即便在后世,还是有很多人总觉得家里有王位需要人来继承,所以总是要不惜一切生下男孩。

    但这些,对于当中学教师的钟粟来说,完全不是什么问题。

    一个班级中,男女生的比例往往接近一比一,他更清楚,男女性别本身是不存在哪个更有优势的,所以他的认知中,完全不存在一丝的性别歧视。

    不管是在古代社会,还是在后世,对男孩极度渴望的人,往往会不顾女性的健康,希望她们一直走在生孩子的路上,直到生出一个男孩来。

    只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男孩一出生就被注定了养废的命运,因为这个男孩来之不易。

    小然现在说出了这样一番话,钟粟知道,她显然是在考虑钟粟的感受。

    “你怎么会这么想呢,女孩不是更好吗,跟你一样可爱。”

    钟粟笑了笑,继续抚摸着孩子胖嘟嘟的脸蛋。

    “钟大哥,你不比如此安慰我,如果不能为你生下一个男孩,小然会不安的。”

    小然的态度极为认真,她可不会有钟粟那样的想法。

    “小然,你真是小看我了,举个例子吧,你看啊,书院中除了汴京大学外,还有哪一家有女先生的?易安也是女子,但论起文采,就连苏大学士也称赞不已的。

    还有,说起商贾之道,本来按照那些老夫子的想法,也是男子才能经验的,但你难道就没有注意到,反倒是你和婉婉,还有卓巧巧,还有后来的师师姑娘,哪一个比男子差了?”

    钟粟知道,生男生女这种事情完全是个几率问题,万一和小然始终没有男孩,小然恐怕要郁闷一生的,所以有些工作一定要提前做好。

    小然听钟粟这么一说,也发现好像真是这么一回事。

    只是,她还是觉得有些不对,钟粟或许不会多说什么,但世人的眼光又该怎么面对呢?

    想了想之后,她有了计较。

    “钟大哥,你看师师姑娘也够辛苦的,整天负责汴京大学商业街的事情,既然已经成了你的人,还是留下个一男半女的好一些。”

    古代社会,纳妾本来是有钱人的游戏,但总是顶着一个留下后代的名号,所以就连朱熹这样的理学老夫子,口中说着“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但纳起妾来却毫不含糊。

    朱熹不但纳妾,还在历史上曾经因为纳妾上了大宋的热搜榜。

    南宋宁宗庆元二年,一代大儒朱熹在一夜之间被整得斯文扫地,声名狼藉。

    老朱被重重地闪了一下腰,“闪”得朱老夫子没过几年就在一片“纳尼为妾”、“伪君子”、“假道学”的唾骂声中,悲怆中与世长辞。

    这件事情其实就是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庆元党案”。

    南宋宁宗庆元二年十二月,时任监察御史的沈继祖弹劾朱熹。

    沈继祖罗列了朱熹十大罪状,如“不敬于君”、“不忠于国”、“玩侮朝廷”、“为害风教”、“私故人财”等等,其中还包括“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官则与之偕行”,“家妇不夫而孕”。

    这后两条是指控朱老夫子“为老不尊”、贪色好淫,曾经引诱两个尼姑作宠妾,出去做官时还带在身边招摇过市。

    另外,他家中的儿媳则在丈夫死后还怀上身孕,疑是“翁媳扒灰”所致……据此,沈继祖主张将朱熹斩首。

    “庆元党案”,无疑是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

    宁宗时的外戚韩胄一度把持朝政,朱熹挚友、时任宰相赵汝愚则是其独断朝纲的主要障碍。

    韩胄欲打击赵汝愚,却又顾忌其门生故吏众多,弄不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于是,便谋划通过设立“伪学”之说,同时打倒赵汝愚、朱熹及其门生。

    本来这篇奏章已授意时任监察御史胡草拟,后胡升任太常少卿失去言官资格而暂时搁置。恰好,沈继祖升任监察御史,韩胄便私下让胡将奏章转交沈继祖,由沈负责上呈。

    最终的结果是宁宗帝原则上“准奏”,赵汝愚遭谪永州,朱熹被弹劾挂冠。

    宋宁宗还当朝宣布道学为伪学,禁止传播道学。之后还把道学先生视作“逆党”进行清洗打击,被朝廷列为“伪学逆党”的官吏多达59人,朱熹自然便是这个“伪学逆党”的领袖。

    由此,迫使朱熹的众门生作鸟兽之散,或藏匿自保,或改换门庭。

    照此看来,似乎应该是韩胄、沈继祖、胡等人蓄意谋害朱熹。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宋宁宗赵扩为何忍心对自己的老师、当朝大儒下此狠手?其实,问题正出在朱熹自身。
>>>点击查看《大宋教书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