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教书匠 > 大宋教书匠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军医培养计划(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宋教书匠 章节目录 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军医培养计划(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汴京大学医学院。

    张林正带着一波人琢磨一只青蛙,他按照钟粟的说法,将青蛙的进行解剖,然后开始一部分一部分进行研究。

    对于所谓的神经、细胞之类奇奇怪怪的表述,钟粟对他说了不少,但他还是觉得有些迷。

    不迷反而是怪事,古中医里面只有经络、穴位之类的东西,而且和后世西医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医的东西完全是不能直观看到,有时候更像是一种玄之又玄的东西。

    琢磨习惯了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张林反而对这些能够看见的东西难以上手。

    其实还真不能怪张林,后世西医很多时候需要借助各种各样的仪器,可这些玩意儿现在一样没有。

    钟粟倒也没有觉得指望张林能够做出什么来,或者说不指望他能够短时间内有所突破,让张林现在去在这个方面去花时间,其实和那些兵工学院的人玩后世的火器一个道理。

    火器如果琢磨到位,或许还可以弄出一些过渡性武器,放在大宋就是大杀器,但现代医学这种东西,想要在大宋这个时代移植过来一些,实在太难了。

    其实就一个酒精,钟粟都觉得费了好大的心思,就算到了现在,制造的成本依然非常高。

    大宋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用粮食来制造酒精,好在现在高产作物全面普及,不然在那种饿殍遍野的时候,还想用来制造酒精,虽然这是救命的东西,但问题是制造一斤酒精会浪费一个人好几顿的口粮,这简直就是在造孽,说出来都不好意思。

    到了现在,钟粟觉得终于可以大展拳脚了,粮食现在真的已经不再是什么问题,如果还有缺吃少穿的,有些恐怕就是懒惰所致。

    一番实验结束,张林和他的助手们似乎理解了一些,但不明白的地方更多。

    他们不明白食物进入的人和动物的体内,为什么会变成维持生命的能量,更不明白这些营养物质怎么会随着血管到达全身所有的地方。

    钟粟告诉他们,肠胃中有消化酶,可以理解为酿酒的酒曲,可以把粮食变成酒。

    但这种说法实在太不可思议了,张林觉得又有趣又玄幻。

    当然,收获可不仅仅是这些,青蛙的解剖,让他看到了更为不可思议的事情,动物的体内居然每个器官都有每个器官的作用,这个和中医有着太多的区别。

    他毫不犹豫低问到了钟粟,人和青蛙都有这些器官吗?钟粟明确告诉他,大同小异,人比动物要更加复杂。

    张林似乎明白了一些,他又问钟粟,如果人的某个器官出问题了,是不是可以从其他人身上换取健康的。

    除了这些,张林还想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种植,这次解剖青蛙,显然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人和动物体内有各种器官,张林固然也略知一二,但那仅仅是一种说法,并不在大宋医学研究的范畴。

    但钟粟现在却告诉他,人的不少疾病,往往是因为某个器官出问题了,所以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

    也就是说,只要搞清楚了是哪个器官的问题,便可以对症下药。

    听起来很不错,但做起来实在有些不可思议。

    目前的情况下,钟粟可不敢鼓动张林去为病人做外科手术,国人就算是也有留全尸的好习惯,一旦开膛破腹,治好了倒是没什么,一旦弄死的话,张林会吃不了兜着走的。

    张林和助手们经过一番探讨,然后总结了一些这次的解剖情况,然后便各自散去。

    钟粟赫然坐在外面,优先地喝着李师师沏好的茶水。

    “钟大哥,你今天怎么来医学院了?”

    张林首先想到的是小然,估计再有一个月,小然就要临盆,这时候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其实这些日子以来,他经常会在诊治完小然,便会和苏婉婉去压马路,有时候他们会出现在马行街之类的地方,有时候又会出现在汴京大学商业街。

    两人的发展非常顺利,钟粟和小然看在眼里,非常欣慰。

    “选六七个人,前往西北,军中需要一些军医。”

    钟粟知道,军医从来都是稀缺职位,大宋军队现在可不是以往靠着堆人海去取胜的时代,每一名士兵的生命都是非常宝贵的,其实去几个人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但就拿张林手下的这些助手来说,他们的医疗水平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了大宋军中原有的军医,他们一旦到达军中,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做出一番努力。

    士兵的生命真的不可以拿来开玩笑,所以钟粟只需在枢密院那里说一声就可以了。

    对于钟粟提出的要求,张林毫不犹豫。

    医学院本来就是培养郎中的地方,让他们去西北军中,虽然条件艰苦了一些,但却是非常光荣的使命。

    “钟大哥请放心,别说六七个了,就算再多一些也可以。”

    钟粟点了点头,他当然心里有数,只是自己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才,还得权衡各方面的,可不是能够随意调配的。


>>>点击查看《大宋教书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