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教书匠 > 大宋教书匠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装死的态度(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宋教书匠 章节目录 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装死的态度(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契丹朝堂上一片凝重,打钱这种事情从来都很敏感,别说耶律延禧了,就算是其他大臣,也有各自的看法。

    你要钱就给吗?事情哪里有那么简单,谁知道这钱有多少真正花在了正事上?

    其实耶律余睹很郁闷,如果说第一次让他接受,他当然很愿意,可他其实是个接盘侠,接下来的火器监更像一个烫手的山芋,并没有那么好玩。

    耶律余睹的悲哀也只有他自己清楚,但这时候他也是毫无办法,最好的结果,便是契丹朝廷愿意继续追加投资,然后一番卧薪尝胆,终于搞出几样能够拿得出手的大杀器来。

    不过,这个战线到底有多么漫长,耶律余睹并没有多大的把握。

    其实在原来的历史线上,火器的研究可以说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大宋相对领先一些。

    中外研究古代兵器均把火药用于兵器作为兵器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就在唐朝的火药发明以后,宋代便开始把火药应用于战争,出现了以火药为主要材料的兵器,即火器。

    《武经总要》记载了火器的三种配方,即蒺藜火球、霹雳火球、火炮火药法,并记载了在当时的战争中,使用抛石机发射这些类似于炮弹的发明。

    北宋末年出现的震天雷算是一种比较厉害的热兵器,光从外表来看,它只是一个普通的铁球,但是上面却有引线,而且里面都是火药。

    只要一触动引线里面爆炸后,铁片四处飞,还有周围的火焰都能给人造成致命伤害,而且这种火器是可以投掷的,引线的长短就和它要投出去的距离是一样的。

    1232年,蒙古人打汴京,金的守将赤盏合喜守城用的就是震天雷,点燃之后声音就和雷一样,百里之内都能听到,甚至只要有一点火焰溅到甲铁上瞬间融化。

    “霹雳炮”和震天雷其实大概差不多,是北宋当时火药制造厂专门生产出来的武器。

    在女真人打汴梁的时候,宰相李纲一直坚定自己不退缩就用的霹雳跑赶走了他们。

    要知道金朝是女真出身,蒙元是蒙古人出身,他们都是马背上打天下的,骑兵很多,要是把这些都投入到战斗中,那么必然会让马儿吓得惊慌失措,骑兵也很难控制,所以不管是震天雷也好还是霹雳跑,都让敌人很是害怕。

    还有一个类似枪械类的“突火枪”,就是陈规发明的那件世界第一款管状火器。

    虽然说看起来做工粗糙,并没有AK-47那么的看起来精致,而且还很有缺点,甚至最开始是用竹子做的,可是在当时那个时代已经很不错了。

    能做出一个这样的枪来,把子弹装进去,然后在用引信把火药引爆,这样在火药的冲击下,子弹就会自己飞出去打敌人,火药的劲儿够大,那么突火枪就能在150步的距离杀死人。

    从这些情况来看,北宋就成为冷兵器和火器并用的起始时期,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华夏古代军队兵器的发展就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历史发展时期。

    处于冷、热兵器交接开始阶段的宋代,此时冷兵器已经发展成熟,并达到顶峰。

    火药武器第一次出现时,火器技术还很不成熟,但它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兵器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方向发展,冷兵器渐渐走向衰落。华夏古代兵器也因此发生质的飞跃,走上了火器逐渐取代冷兵器的漫漫征途。

    契丹真正赖以成名的兵器主要还是冷兵器,后世唯一一套完整的辽国士兵铠甲,是徐州博物馆的辽代人马具装里的士兵铠甲。

    这件辽国铠甲的形制跟中国唐宋时期的札甲颇为相似,不过在当时,铆接的头盔已经出现很久了,而这件甲的头盔还是绳编的,属于较为落后的形制。

    虽然完整辽国铠甲的出土实物很少,但头盔出土的却不少,比如徐州博物馆就藏有不少辽代头盔,这些头盔中既有绳编的札片盔,也有铆接札片盔,其中铆接盔的外形比较接近于半球,而绳编的就接近于一个椭圆球的一半,高度要比铆接盔更高一些。

    这两种盔的甲片也不太一样,绳编盔是采用较长的弧形甲片围成一圈编成,而铆接盔的上部是多片甲片围成一圈铆接而成,下缘部分则铆接一圈带状的铁片。

    这大概是因为铆接盔对甲片的加工技术要求较高,而当时加工甲片的技术达不到需求,无法直接做出合格的长甲片的缘故。

    这两种盔的盔顶都装有缨管,用来安插装饰物。

    在铠甲头盔这些兵器的打造上,西夏、契丹其实都走在大宋的前面,但在火器的研发上,他们真的差点儿意思。

    可惜的是,大宋还是输给了拿着原始武器的契丹、女真和蒙古。

    说起真正的原因,除去大宋的领导体制外,光从攻击的角度上来说,热兵器比冷兵器强上太多了。

    但因为技术等各方面的原因,热兵器数量不够多,和冷兵器比起来差得太远,因此大宋虽然在兵器上有所改进,在热兵器上发展比西方要快,但是技术上却很落后,最后还是把江山给丢了。

    其
>>>点击查看《大宋教书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