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教书匠 > 大宋教书匠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大宋第一书院(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宋教书匠 章节目录 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大宋第一书院(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汴京大学收取择校费的事情,王元道早就盘算过,虽说有那么一点不地道,但想要和商业化安全划清界限,其实是很难的。

    书院要生存,有时靠着朝廷的一点资助,维持个正常的运行还行,如果要搞扩建之类,显然有些捉襟见肘。

    至于社会资金的投入,除了钟粟担心的资本绑架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充满了偶然性。谁也不能保证每年会有多少资本注入,对学院的正常发展更像是一种锦上添花。

    这样算下来,收取择校费虽然量不大,但却可以称为一笔稳定的收入。

    当收取择校费的公告出现在《汴京头条》上的时候,很多人居然在评论区表现出了强烈支持的意愿,至于交不起的学子,他们已经开始在入学报道咨询处打听勤工俭学的具体政策。

    从种种迹象来看,形势一片大好。

    不过,在这个时间,钟粟并没有扩建的打算,毕竟一旦在入冬之时无法完成,那便要停工好几个月。

    实际上,汴京大学校园的功能区非常多,临时用来授课完全没有问题。

    相比之下,汴京大学最为热闹的功能区便是大概位于中心地带的问道台。

    这里是一处极为宽阔的广场,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用于做学术报告。

    一开始并没有太多复杂的装点,但汴京大学财大气粗,在一些有识之士的建议之下,又充分结合了钟粟对稷下学宫的狂想,进行了数次的建设,终于形成了今天这样一副逼格十足的样子。

    问道台三个平和冲淡的大字,也是作为大宋目前文人的最高代表之一苏东坡所题写,其实因为这个,程颐曾有一次带领嵩阳书院学子前来进行学术交流的时候,在看到苏东坡的题字时显然有些不自然。

    这两人一诙谐一庄重,一文采风流一治学严谨,实在无法排序,但作为来自后世的钟粟看来,苏东坡更适合称为一个挚友,在他面前,可以无所不谈,就算生气了一壶酒下去会忘个一干二净。

    但程颐更像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长者,虽然也有开心地像个孩子的时候,但更多的是一丝不苟。

    不过虽然两人尿不到一个壶里,但对钟粟都是无比看好的,这也和钟粟的汴京大学能够做到兼收并蓄密不可分。

    而问道台,则是各种不同思潮理念激烈碰撞的一个焦点。

    因为面积足够,又有几十个土制大喇叭的加持,就算汴京大学数千学生聚齐,进行一场会议也不在话下。

    除了这些借鉴后世的灰科技设施,其他方面也考虑极为周到。

    事实上,因为问道台的独一无二和令人咂舌的软硬件条件,除了汴京大学的学生会在汴京大学开展一些集会之类,国子监也多次借用这里开战学术活动。

    要不是其他几大书院远了些,估计也会看上这里的环境。

    只是这并不是钟粟在意的,别人看到的是汴京大学一番热闹的景象,更是看到了汴京大学已经牢牢占据了大宋第一书院的位置,但钟粟看到的更多,大宋人的观念已经在不断地变化,学而优则仕已经不再是大宋读书人的唯一选择,读书当官固然不错,但还有更多的选择,在一棵树上吊死的人已经变得越来越少。

    钟粟并没有想彻底消化这些人,不同声音的存在,其实反倒可以让两方都在自己坚持的路上不断发现不断进步,长期下去绝对有好处。

    看起来汴京大学已经成为了大宋超然一般的存在,但钟粟却明白,前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他看来,汴京大学其实才刚刚起步,往后还会有数不清的问题需要去解决。

    择校费的事情,乍一看就是收钱,但大量的人愿意买单,更有不少自命清高的读书人愿意用劳动力抵偿择校费,他们愿意在大宋的学田辛苦劳作,愿意帮助佃户运送从前敬而远之的气味感人的农家肥,这就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内化净化。

    钱不是问题,关键看用钱来做什么事情。

    这点择校费,钟粟真没放在眼里,关键可以借机推动一把。

    当然,让钟粟满意的是,汴京大学收取择校费的事情,朝中居然表现得异常平静,就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更有意思的是,不少高官居然开始悄悄将自己的子女硬往汴京大学塞。

    这样的情况一开始钟粟并不知道,就连王元道和贺松风也蒙在鼓里,直到连续不断进了不少后,王元道才看出了一些端倪。

    但是机智的王元道才不会去刻意留意这些,他完全采取了一副装糊涂的做法,管你是出身微寒还是从小喊着金钥匙长大,在汴京大学这个地方,拿不出什么本事,照样没有市场。

    虽说这些人通过了入学考试,但入学考试可不是万能的,总会有一些蒙混过关的,这些人终其一生可能也不会有什么成就,但在汴京大学,就算这样的废物,也要充分利用。

    读书不行,那你就去学商贾,没有商业头脑,那你可以去学算学之类,如果这也不行,那就去农学院研究植种,或者去医学院学习救死扶伤。

    什
>>>点击查看《大宋教书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