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教书匠 > 大宋教书匠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一言不合就拜师(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宋教书匠 章节目录 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一言不合就拜师(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侯爷请放心,此去会州,某一定不辜负侯爷所托,争取早日发现铜矿。”

    “你错了,你是为我大宋找矿,为当今陛下找矿,本候只是个发起人,往后切莫不可乱说,很危险的。”

    钟粟发现再这么玩下去,还真有点危险,先得让这些人不乱说话。

    “侯爷,我懂了。另外,能不能提一个小小的要求?”

    赖布衣目光闪动,钟粟突然觉得这目光中充满了算计的意味,小小的要求,那应该是多小?他还真没猜到。

    “说来看看,不过话说清楚,想升官还得靠你自己,等发现了矿藏,一切都好说。”

    钟粟知道,如果不是他来到了这个时代,对赵佶的很多不健康爱好稍稍干预了一番,赖布衣已经是大宋国师了。

    国师这玩意儿,有真本事的没几个,反倒是招摇撞骗的多,试问建设伟大的大宋,实干精神重要还是事事都要问吉凶重要,“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说得就是不顾实际空谈误国的家伙,赵佶刚即位几年倒是不错,但后来果断选择了向昏君的方向无极限冲刺。

    赖布衣是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埋没了太可惜,现在正是他发挥才能的时候,丢在钦天监喝茶显然太浪费。

    现在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一个人会提出什么要求,总不至于真有当国师的愿望吧?

    “侯爷,请收某为弟子吧?”

    赖布衣之前的状态很正常,突然就行起了拜师大礼,实在有些突如其来,让钟粟错愕万分,你就不能先让我有点思想准备吗,非要这样搞突袭才行吗?

    也不看看,我是缺少弟子的人吗,汴京大学的学子没有一万也有一千了,全都是自己的徒子徒孙,缺你一个吗?

    再说,赖布衣应该比自己大好几岁啊,现在一言不合就拜师,这样真的好吗?

    拜师也不是不可以,好歹带点儿拜师礼啊,那个腊肉什么的就算了,金华火腿都吃腻了。

    那些不值钱的金银珠宝倒是可以搞一点,不需要太多,三五车就行了。

    “咳咳!”

    路贲咳嗽了一声,钟粟才发现自己好像有点走神了,这都想什么呢,我可是三观奇正的后世大好青年,如果不是为了救人,才不会纳李师师这个小妾,虽然双  飞很爽的。

    “起来起来,至于非得拜师吗,我对会州的矿藏,也只是想象加上一些合理的推测,八字都还没一撇呢,没事你乱拜什么师啊,拜把子都比这个强,别整这些没用的,发现了矿藏再说。”

    钟粟抬了抬手,他真的受不了这个,太遭罪,弄不好会折寿的。

    他这么一说,赖布衣觉得有些尴尬,好不容易下定了决心鼓起来勇气,却被钟侯以这种很不靠谱的方式给拒绝了,说出去会不会很丢人?

    不对,细品之下,钟候是话里有话啊,是不是发现了矿藏就可以拜师了?

    一直以来,赖布衣是个很骄傲的人,知识渊博见多识广,加上和当今陛下还有一些私交,什么袁天罡李淳风,那已经是过去式了,大宋就我赖布衣最牛好吗?请记住,叫我“先知山人”。

    见到了钟粟,他不敢牛了,也牛不起来了,自己好歹是走了一遍,才判断出会州一带可能有矿藏,可这位钟侯爷倒好,大概也就掐指一算,便已经知道了会州范围会有矿藏,还说出了赤铜之外,还有赤金白银,这到底是怎样的妖孽。

    对了,听说侯爷,不,师傅还有一个师公,似乎只是出现在传说中,想来更加深不可测。

    师傅有这样牛叉无极限是师公,难怪掐指预算便能知道,有这么硬的后世,这是师拜定了。

    不是说发现了矿藏再说吗,看来这是一次考验啊。

    赖布衣脑补了一番,突然激动地问道:“师——侯爷,不知何时出发?”

    什么都不能影响到自己的拜师大业,这种事情自然是越快越好。

    “几日后,等湿法炼铜传人,张潜之子张甲到来,你们便可以出发了。”

    钟粟算算日子,张甲应该快了。

    赖布衣更是骇然,张甲他不知道,不过张潜的大名他当然清楚。

    果然,自己这未来的师傅早已做好了准备,不但清楚会州一带有铜矿,就连炼铜人才都已经准备到位了,这意味着一经发现便会立刻开始炼制,不佩服都不行啊。

    “当年张潜师傅改进湿法炼铜,钟某只是稍稍提出来自己的一些看法,《浸铜要略》一书便加上了我的名字,张潜师傅是实在人啊。”

    钟粟不由得感叹,实际上自己还真没做什么,张潜已经发现了,钟粟的建议只是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五日之后,张甲果然从江西德兴赶来。

    张潜这家族也挺有意思,兄弟五人,其排行第二,另外兄弟几个人都出仕,唯独张潜至德兴新营定居后,三世同居,隐而不仕。

    张甲彻底继承了其父张潜的衣钵,以研究炼铜为业。

    不过,湿法炼铜并不适用于所有的铜矿石,
>>>点击查看《大宋教书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