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教书匠 > 大宋教书匠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七百五十一章 国家战略(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宋教书匠 章节目录 第七百五十一章 国家战略(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chapter();

    看着收拾得井井有条的炉炭监,钟粟对这次朝议争论的结果还算满意。

    钱翰林是少监,自然要扛起炉炭监的日常事务。

    再说,钟粟现在是什么情况,钱翰林自然心里有数。

    能隔三差五来一趟炉炭监,偶尔来一句两句点睛之语,已经不错了。

    起初对于钱翰林,钟粟还真没怎么看好,甚至觉得就是一翰林中的狂生。

    狂生中有蠢材也有天才,东汉末年的杨修祢衡之流,才能也是有的,但同时也是蠢货。

    蔡京童贯是大奸臣不假,但这两人的本事绝对不小。

    唐时的魏征是太子旧臣,按理来说只会在李世民的排斥范围,能够保住性命已经实属不易,可后来反而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话。

    不管起到了多大的作用,这段佳话本来就是李世民需要的。

    哪怕魏征实事一件不干,那也足够了。

    说来说去,能人被用废了的事情并不少见,奸人被用到极致的也没什么奇怪的。

    刀剑可以杀人,也可以救人,关键在于用刀剑的人。

    人才可以安邦定国,也可以祸乱朝纲,关键也在于用人的人。

    笃信钱翰林可用,钟粟其实也没有绝对的把握,但他却对蔡家兄弟有信心,他们重视的人,应该不会差的。

    蔡家兄弟,尤其是蔡京,真正细说起来,罪状简直是罄竹难书。

    兴花石纲,改盐茶法……一件件都是杀头八十回不能平民愤的。

    更有“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的说法,更是足以让蔡京株连九族。

    可这人办的实事还真不少,比如建造安济坊,就是为了解决劳苦大众就医难看不起病的问题。

    设置了居养院,是为了解决大宋的养老问题,尤其是对那些鳏寡孤独人士。

    当然,不管干什么,蔡京都要非常专业地为自己捞一笔,同时让赵佶一万个满意。

    起初钟粟没想到太多,甚至对古人有着鄙视的心理。

    可随着自己越混越牛,才发现有些道理古人早就琢磨清楚了。

    就像现在在太原当知府的蔡京,如果任用得当,自然可以为大宋出不少力。

    可是这个能力只有赵佶才有,自己可以没本事左右这个老奸巨猾。

    钟粟甚至埋怨,自己穿越的时候怎么就没穿越到赵佶的身上。

    比如赵佶蹴鞠时不慎被球场的木栏杆戳死,然后直接魂穿到位。

    当然,魂穿到赵煦身上就不必了。

    虽然赵煦身边美女如云,自己克制一下还是能做到的。

    但他估计,赵煦这货身体基础本来应该就不行,不然再怎么样也不会年纪轻轻就啥尽人亡的。

    如果真是这样,后世岛国的加藤鹰、山本龙二等人早就应该灰飞烟灭了。

    “见过钟侯。”

    还在忙碌的钱翰林看见钟粟,连忙过来行礼。

    钟粟心中稍稍放松,他本来以为钱翰林会称呼自己“钟大监”,这是在是一个有些尴尬的称呼。

    好在大宋的习惯是就高不就低,就贵不就贱。

    侯爵当然要比大监要光彩很多,这点儿觉悟钱翰林还是有的,否则就真是把书读到狗肚子去了。

    “说说情况吧。”

    钱翰林看起来是早有准备,从袖子里掏出了一个册子。

    钟粟本以为他要长篇朗诵,没想到他却把册子交给了自己,然后便开始挑选其中的重点进行汇报。

    钟粟一边听着钱翰林的汇报,一边随手翻阅着册子。

    事实上,虽然自己有着不错的文言文功底,自认为对两汉之后的文章已经没有了大的障碍。

    但这份册子却让他很是难懂,真正的原因是里面涉及了太多的专业知识,和自己后世的知识很难对应起来。

    与其看这个,还不如直接看实物来得明白。

    不过钱翰林的汇报并不晦涩,大多数都是人话,还算通俗易懂。

    听完了汇报,他也明白了大概。

    毕竟是朝议上定下的事情,没有什么人敢疏忽。

    从各部需要调拨的物资,有些已经运来,有些还在筹备中。

    钟粟自然明白,原来的私企,现在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当然不能再小打小闹了。

    不过这样一来,原来的那些磁窑占据的份额势必会减少很多。

    但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他们生产陶土火炉,本来就是天降横财。

    现在被大宋政府给垄断了,最多也就感觉有些可惜,却不会动摇根本。

    “钱少监,你做得不错,等到一切准备就绪,就可以开窑烧纸了。”。

    钟粟本来想说两句专业的话,但一时之间实在没想到。

    不过钟粟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钱翰林在听到他叫少监的时候,同样有些不太自然。

    懂了,看来他也不
>>>点击查看《大宋教书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