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教书匠 > 大宋教书匠目录 > 章节目录 第六百九十七章 金属活字印刷(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宋教书匠 章节目录 第六百九十七章 金属活字印刷(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chapter();

    活字印刷虽然很早就被发明了,但直到明清两朝的时候,雕版印刷仍然是印刷主流。

    说起来实在有些可笑,自己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没有得到推广好普及,却被几百年后的徳国人谷腾堡给发扬光大了。

    活字印刷术在中国为什么没有得到普及,各种各样的说法都存在。

    有的说法是当时雕版印刷已经很成熟,统治者对活字印刷的兴趣不大,所以没有得到推广。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活字印刷的材料工艺也对推广形成了阻力。

    中国古代是典型的农耕社会,对于工业发展明显兴趣不大。

    很多工业发明,只是作为一种兴趣爱好而存在,但却得不到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正因为这样,毕昇的活字只能是泥活字。

    但这里却有一个问题,泥活字在使用中太容易磨损,并不适合长期使用。

    但如果换成铜活字,磨损的问题解决了,但随之而来又出现了另外两个问题。

    一是中国汉字数量庞大,而古代的铜产量又不足,所以制作活字的成本也会很高。

    二是中国古代的印刷基本上都是水性颜料,金属表面一旦稍微有一些污渍,就会影响到印染效果。

    尤其是第二种情况,古人并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所以金属活字的发展受到了影响。

    除了材料工艺方面,小农经济意识、工业发展水平,都可能影响到了活字印刷的普及。

    其实除了这些,还有一个原因也不容忽视。

    那就是雕版印刷只要刻制雕版的人识字就行,印刷工人按照流程操作即可。

    但活字印刷术就不一样了,如果不识字,连排版都是问题。

    加上由于中国文字的复杂性,文化水平太低的话,排字时还容易出现各种错误。

    钟粟对这些情况自然知道一些,有了他的出现,这些问题其实都已经不再是大问题,只是需要时间去解决。

    比如说首先要完成几套活字,这也是一个不小的工程。

    不过钟粟倒不觉得有什么太大的麻烦,他现在纠结的反而是到底是要用铜活字还是铅活字。

    就在他还沉浸在活字想象中的时候,石头居然直接把严老丈的儿子带来了。

    严老丈的儿子读过一些书,自然有一个还算讲究的名字叫严彰。

    严彰这次外出谋生,再次碰壁,再次受到了打击。

    听石头所说,钟粟对印刷很有兴趣,他觉得这次还算是一个机会。

    临走的时候,严老丈一再叮嘱,钟粟对自家照顾很多,如果能为钟粟做事,一定不能马虎。

    当然,严彰到处碰壁,本来非常郁闷,但一听钟粟居然对印字有兴趣,他也很是意外。

    大概因为年龄相仿的缘故,严彰也不拘束,对于钟粟有问必答。

    钟粟也了解到严彰其实没学到多少,但是自己还算比较能琢磨,在印刷上面还懂得不少。

    “严彰,会活字印刷吗?”

    这才是钟粟想要干的重点。

    “活字印刷自然有他的好处,只不过红铜难得,一般的印坊并不愿意制活字。”

    严彰的回答显然在钟粟的意料之中,严彰也有点意外,难道眼前的这位钟先生要制活字吗?

    “如果让你选择的话,用铅还是用铜,哪个更好一些。”

    “用铅好一些,用铜时间太长容易锈蚀,铅会稍微好一些。”

    严彰的回答非常果断,钟粟甚至有点意外,看来今天又能收获一枚印刷人才了。

    严彰问道:“难道钟先生要开印坊,还要制活字?”

    “对,怎么样,这件事情交给你如何?”

    “交给我?这……”

    “没有信心?”

    严彰:“……”

    “我相信严老丈,我也想严老丈的儿子应该没问题,别想太多了,放手去干。”

    钟粟鼓励道。

    “钟先生,有一件事情你得考虑清楚,如果要制铜活字开印坊,你得做好一开始赔本的准备。”

    严彰说得非常肯定。

    “你放心,既然交给你,我心里自然有数。

    我开印坊的目的暂时不是为了赚钱,先开起来,往后再说。”

    严彰听到这里,他突然懂得了一个道理,这大概就叫“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自己和钟粟之前可是没有任何交集,哪怕是自己的父亲,那也只是一个下人而已。

    一番谈话之后,严彰加入钟粟集团的事情就算是确定了。

    然后石头又带着严彰参观了《汴京头条》的简易印坊。

    这是目前钟粟还没有正式介入的一个领域,之前在统一宋体字的时候,钟粟其实就有过想法。

    只不过当时要忙的事情太多,所以没有再考虑,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其实钟粟已经考虑了很久,在
>>>点击查看《大宋教书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