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教书匠 > 大宋教书匠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五百五十九章 吃出了哲理(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宋教书匠 章节目录 第五百五十九章 吃出了哲理(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也罢,几位卿家如果没兴趣,那就钟先生陪我去吧。”

    赵煦毫不客气,立刻答应了。

    他却忽略了一点,刚才他还什么都没说,刘御史却已经开始警告钟粟,让他带着自己的时候留神。

    这明显就是两方串通一气的一个疏漏,可惜赵煦不知道是因为病愈后智商被拉低了,还是别的原因,他压根就没注意到。

    “请官家三思。”

    刘御史苍老的声音再次传来。

    “刘卿家放心吧,有钟卿在,不会有事的。”

    赵煦都有些懒得理刘御史,非常应付地回了一句。

    他说走就走,这时候还不到中午,随身跟随了十几名便衣禁军,其中还有两名待遇器械。

    赵煦自然也是一番乔装打扮,转眼变成了一个俊美书生。

    两人从东华门悄悄溜了出去,这里出去可以顺带逛逛马行街。

    赵煦虽然没有赵佶那么喜欢瞎逛,但也不是宅男,他在宫中也喜欢听外面的各种故事。

    这一天,钟粟全程陪着赵煦。

    吃货养成计划他早就制定好了,他们先来到了赵记美妆店看了看长公主,然后又去马行街装了一圈。

    最后两人来到了百日醉正店。

    钟粟早就准备好了一切,就在他们一进门的一刻,小然已经心领神会,开始准备吃食。

    一道野山菌滋补火锅上桌,赵煦眼前一亮。

    其实这还真是没办法的事情,辣椒暂时还连一点儿影子都没有,钟粟不得已之下,便退而求其次,把滋补火锅弄了出来。

    各种涮菜涮肉一上来,赵煦立刻秒变吃货。

    计划总体还是成功的。

    第一天,钟粟带着赵煦吃火锅。

    第二天,钟粟带着赵煦吃烧烤。

    ……

    不知不觉之中,赵煦的确被钟粟培养成了吃货。

    曾布、刘御史这些人也是哭笑不得,吃货计划是成功了,可惜另一个问题出来了。

    赵煦开始不理朝政了,整天就知道和钟粟吃喝玩乐。

    他们这下也是彻底傻眼了,这该怎么办。

    这位为大宋操碎心的刘御史又悄悄找到了钟粟。

    “钟山长,你倒是说说,官家怎么成这样了,原来是那样,现在怎么又成这样了?”

    “刘御史,你就放心吧,这才几天,就让放松些日子吧,这样就成昏君了?”

    钟粟笑着说道。

    “钟山长别乱说,可老臣担心……”

    “没什么可担心的,事情没你想得那么严重,我会找机会说说的。”

    刘御史听完点了点头。

    连续放飞自我了七八天之后,赵煦似乎玩够吃够了。

    他突然提出,要去汴京大学去看看。

    钟粟不明白他的意思,但还是赶紧让人安排了一番。

    赵煦这次突然认真起来了,五大学院挨个儿转了一圈,然后来到了钟粟的山长室。

    “钟卿啊,我这段时间跟你也吃够玩够了,今天咱俩说说正事吧。”

    赵煦的神色格外认真,钟粟反而有点意外,这家伙心里有事啊,一点儿没有了之前没心没肺的样子。

    “官家有什么吩咐尽管开口吧。”

    “你跟其他人都不一样,我朝党争历来就有,可你小子的做法我也看到了。

    看眼前的这些,似乎是新党的做派,但你个旧党人物也关系匪浅,这恐怕就是你的高明之处。”

    钟粟凛然一惊,这话怎么听着这么瘆人,难道是赵煦意识到自己时间不多了,要向自己交代什么?

    “官家请明示,小子只是一个喜欢办书院的商贾,蒙官家垂青,能顾惶惶然列于庙堂,已经心满意足。”

    赵煦究竟想说什么,钟粟一时之间摸不清楚,但也不敢随意猜测。

    这一刻,他才感觉到了帝心难测。

    “你不能这么看,论年齿作为,你算是我朝第一人。

    我大宋虽然打败了西夏,但现在的情况你也看到了,虽然不能说风雨飘摇,但也是强敌环伺。

    可有了你的这些努力,我算是稍稍有了一些希望。

    今天看了你的兵工学院,一排热闹景象,的确比军器监要好很多。

    一件上好的军器,也许改变不了什么,但如果人人都如你这么想,或许真能有一番作为。

    大宋的情形我也心里有数,自太祖一来,为了防止出现前朝地方割据之乱,重文抑武,可这也不算错。

    就算不这样做,大宋照样会面临西北边患。

    可你小子的想法就更其他人不太一样,居然早早就看到了这里面的问题,我说得没错吧?”

    赵煦说完,似笑非笑地看着钟粟。

    钟粟暗暗心惊,赵煦这家伙不傻啊,这眼光看得够远的。

    从他的话中不难看出,他对大宋的国策还是有自己的一杆秤的。

>>>点击查看《大宋教书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