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教书匠 > 大宋教书匠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五百二十三章 尉迟楼(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宋教书匠 章节目录 第五百二十三章 尉迟楼(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好消息再次传来,小然和苏婉婉终于建起了酒楼,同时酒坊也算完成了。

    以后的格局就是苏婉婉主要经营酒楼,小然负责酒坊和钟粟各个产业的协调。

    这是钟粟的意思,也是两人的自然选择。

    小然相对苏婉婉来说,更擅长从大局出发,酒坊的事情相对少一些,可以在酿酒的同时顾及一下全盘。

    苏婉婉更善于专精一处,主营酒楼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至于卓巧巧,她已经在苏婉婉的支持之下,正式接手了钟粟的染坊,染坊也从蕤园搬离到了马车坊那里,但规模却扩大了不少。

    卓巧巧的情况不太一样,她在卓家并非净身出户,还有一些财产。

    钟粟便让她以入股的形式参与了染坊,不然卓巧巧难免会有寄人篱下的感觉。

    卓巧巧也是个实干派,她已经对钟粟表明了想法。

    染坊暂时采取向汴京供货的方式存在,等渠道打开之后,她要在适当的时机在汴京开一家绸缎庄。

    这个想法得到了钟粟的支持,不管是争气还是蒸馒头,这都是好事情。

    再说,只是做一个下层的供应商,这不符合钟粟的风格。

    现在摊子越铺越大。钟粟有时候都有一种乏力感,想想后面还有多少事情要做,好像前路漫漫啊。

    汴京理工学院第二期基本建设完工,第三期继续上马。

    其实在资金供应及时的情况下,又有大宋朝廷的支持,速度已经快到了极致,但钟粟还是很不满意。

    想想后世华夏基建狂魔的速度,那简直就是秒杀很多国家的节奏。

    钟粟来到酒楼的时候,小然正在和苏婉婉商量酒楼的名字。

    两人本来想用钟粟的名字,可钟粟酒楼,这个叫法怎么都听着怪怪的,钟粟也觉得实在难以接受。

    可如果要叫做什么正店之类的,钟粟又觉得有点跟风了。

    要不来个非主流的名字?索菲特酒楼、米高梅酒楼、皇冠假日酒楼……

    钟粟随即打消了这个荒唐的想法,如果真取了这样的名字,会惊掉整个汴京人的下巴。

    跟风不想跟,非主流又过于前卫夸张,玩内涵玩深沉也没意思,这还真是个问题。

    钟粟突然想到,是不是可以趁机哄哄自己的准丈人开心一些,那就叫尉迟酒楼得了。

    反正不管叫什么,官家还得把这一代开发起来,不然就没啥意思了。

    钟粟把酒楼的名字确定后,小然的表情有点不太自然。

    虽然说两人的事情已经没有什么悬念,可这样之家把酒楼的名字这么叫,是不是有点操之过急了?

    苏婉婉倒是对着小然一阵嬉皮笑脸,别说小然,苏婉婉同样有些表情复杂。

    钟粟这时觉得好像有点小问题,小然自然不用说,可对苏婉婉钟粟说得已经够清楚了,可她的想法好像有点奇怪。

    两人可是亲姐妹啊,而且又是郡王的女儿,那可是很值钱的,总不至于通吃吧?

    钟粟丝毫没有这个意思,可他没有不能表示苏婉婉没有。

    “咳咳,小然、婉婉,这酒楼的名字也就其实没必要太纠结,既然是你们姐妹俩负责,叫做尉迟酒楼也没什么。

    名字不名字的不是问题,现在酒楼即将开业,一定要好好谋划一番,开个好局。”

    钟粟这次信心满满,这可是在汴京,和登封惠州这些地方相比较,竞争压力很大。

    但压力大归大,汴京的人口基数也大,消费能力也高,所以他也不是太担心。

    再说,钟粟也是有杀手锏的,樊楼虽然有压轴好酒“眉寿”“和旨”,但钟粟却不是太担心,自己的百日醉也不是吃素的。

    再说,他的酒坊现在也建起来了,以后他也要从蒸馏向自酿过渡,而且还要把桂花酒、养生酒之类的品牌打出去。

    这个计划在登封时就有过打算,但是由于登封只是个小县城,消费能力有限,再加之条件并不成熟,始终没有发展起来。

    在汴京就不一样了,这里可有一片大好的天地,只要有资金有头脑,可以说遍地黄金白银。

    钟粟把自己的大概想法告诉了小然和苏婉婉,然后又在一些细节上商量了一番,剩下的事情他也不再干涉。

    他其实明白,小然在惠州经营东江楼,苏婉婉在登封经营喜乐楼,两人现在的经验比他更加丰富。

    等到酒楼真正开始营业,小然就要全力蒸馏酿酒。

    钟粟本来就有用白酒来打出品牌的想法,但他的运气太好了,高阳正店恰好面临困局,自家的百日醉反而先借助高阳正店打出了名气。

    现在尉迟酒楼开业,主打的仍然是百日醉,而且在供应量上没有什么限制,这也算是一个特色。

    酒楼的开业情况大概确定之后,半天已经过去了,他和小然、苏婉婉一次吃过午饭,便一个人来到了汴京理工学院。

    这半年中几乎一直在大搞建设,建书院、建
>>>点击查看《大宋教书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