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教书匠 > 大宋教书匠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三百零三章 墨家陈规(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宋教书匠 章节目录 第三百零三章 墨家陈规(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钟粟心里清楚,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合作,墨家人肯定也是心里没谱,只能有钟粟来决定。

    钟粟也相信,只要他的提议不至于越过墨家的底线,他们也不会提出什么异议来的。

    墨家的特长在于机关术,用于城防守御之具的制作自然不错,但钟粟还没有贩卖军火的想法。

    不然这可是一个发大财赚大钱的机会,当然搞军火也差不多相当于玩命。

    自己这么一个五品待遇,连功名都没有的顶包官员,根本不适合干这种高风险的职业。

    再说,大宋朝还没有到生死存亡之际,还能顶个几十年的。

    到时候如果自己还活着,而且有了超强的实力,再来考虑这个问题也不迟。

    既然造不了军火,那就退而求其次,造家具得了。

    其实墨家目前的技艺水平,如果用来做家具,简直就是杀鸡用牛刀。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总不能一开始就瞄上各类大型的工程项目吧。

    首先是没有人相信这个三无工程队,另外他也觉得还是有很多未知的风险。

    墨家固然有精巧的技艺,也需要慢慢去适应外界环境。

    不管什么时候,猛然出手一炮成神的情况并不多见,钟粟不会随便去冒这个险的。

    钟粟把思路在大脑里梳理了一遍,便将开办家具厂的想法说了出来。

    “钟先生如果觉得没问题,就这么干吧,至于要做出什么东西来,还得靠钟先生多多指点。”

    秦先生和一拨墨家人也大概明白钟粟的意思,他们也想不出更好的法子。

    “那我只能带走一部分人,然后找个地方开办家具厂了。”钟粟试探着说道。

    如果墨家人留着自己在这个地方,虽然这里风景优美逼格爆表,但还是比不上惠州的灯红酒绿和书院的茶烟琴韵,甚至比不上几个厂区的条件。

    墨家的生活习惯他可是心里有数,得干最苦的活计,同时还要穿最简陋的衣服。

    钟粟可受不了这个,就算是现在大宋最好的工艺做出的衣服,他都觉得各种不舒服。

    他真有点想不明白,做苦工也就罢了,吃穿这些方面,至于非得这样吗?

    想到这里,他决定对残存的这些墨家人进行一番头脑风暴。

    “秦长老,各位墨家兄弟,钟某还有一言,不管是不是合适,都想说出来大家听听。”

    钟粟高声说道,有意让更多的人听得清楚一些。

    “钟先生只要答应了我们墨家的要求,就算是我墨家的恩人,

    当然,就算没有这些事情,看在杨九间师弟的面子上,钟先生有什么吩咐,我们也会认真考虑的。

    只要不违背我墨家祖法,钟先生尽管开口就是。”

    秦先生看了看众人说道。

    “好,既然如此,我想问问各位,墨家祖法的目的,是为了让墨家延续存活,还是就此消失?”

    钟粟这话问得非常尖锐,但他知道,不触及灵魂深处,这帮老顽固是断然不会有触动的。

    果然,秦先生一众人听到钟粟的话,脸上神色大变,互相看了看对方。

    “钟先生,你不是我墨家中人,自然不明白我墨家祖法的要义,这个问题你还是不必问了,如何?”

    秦长老想了想,淡淡地说道。

    “要义,恐怕你们自己对墨家的要义也未必那么清楚,还是我来给你们说说吧。

    千年以前,墨家第一代巨子墨翟智慧超群、技艺惊人,可当时衣食奇缺,我墨家中人又普遍身在民间下层。

    再这样的情况下,居然还有少量墨家弟子挥霍无度,被巨子墨翟所知,从此便有了饭疏食、衣褴褛的严格祖法。

    现在想来,巨子墨翟的确是英明神武,可是后来,我墨家人口日益兴旺,加之耕地日广,产出日繁。

    何况墨翟当时只是提出‘节用’,他的意思只是让大家节约用度,而不是让大家饿肚子。

    墨翟去世后,我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但‘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夙愿变了吗?

    我也知道,杨九间刚走的时候,大家都对他有想法,但如果没有他的资助,这里的人还会剩下多少?

    看看那些还在劳作的老人,还有襁褓中的婴孩,他们需要足够的衣食,老人才能获得够久,婴孩的体魄才能更壮。

    我墨家才能够一代代延续下去,各位以为我说的是也不是?”

    钟粟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完全是从墨家的学说出发,但却讲出了一番不同的道理。

    秦先生一众人听完后一言不发,因为他们实在找不出足够充足的理由进行辩解。

    其实发展到现在,即便是秦长老这些人,对墨家思想的体会已经很是肤浅,只是更多地固守一些表面和形式上的陋规。

    钟粟看来,他们的做法,真正应了一个成语“墨守成规”。

    墨
>>>点击查看《大宋教书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