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教书匠 > 大宋教书匠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二百八十三章 下决心的理由(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宋教书匠 章节目录 第二百八十三章 下决心的理由(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自从钟粟来到增城后,低调的尉迟家族开始吸引来了不少人关注的目光。

    不管是尉迟宫铭,还是增城街头的八婆们,都发现钟粟干脆住在增城不走了。

    他每天所做的事情,就是在增城大吃大喝,时而出入于尉迟宫铭的家中,时而在增城的街头东游西逛。

    但大家已经认定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个陌生的男子,显然已经是尉迟宫铭家族内定的女婿。

    至于要采取入赘的方式还是正常的方式,暂时暂时还不清楚。

    钟粟却不着急,增城地方并不大,但这里可不仅仅有荔枝,其他美食也不少。

    就算每天品尝三五样,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全部品尝完。

    当然,钟粟其实并不是贪吃,他多少还是有目的的。

    每发现一样美食,他会详细询问做法,虽然有打听秘方的嫌疑,但基本的做法美食店还是愿意说的。

    钟粟并不需要知道太多,只要知道大概的情况,根据他后世的经验和了解,他便能够模仿出来。

    当然,有时候小然和小雷子还会陪着他一起闲逛。

    好事的人从来都不缺,终于有一天,有人爆出了一剂猛料。

    原来这个陌生的男子身份还真不一般,他居然是当今官家亲封的五品采铜使、铸钱监大监。

    看起来也就是个造币厂的厂长,可他管的事情重要啊,绝不是一般的官员能比的。

    真正算起来,级别居然比增城县令还要大。

    如果是这样的人看上了尉迟宫铭的女儿小然,那大家也就无话可说了。

    有几个增城土豪的公子本来还先联合起来做点文章,比如把钟粟戏耍一番之类。

    可钟粟的身份一经确定,谁也不再提这件事情了,找抽的事没有几个人愿意干。

    关于钟粟的各种消息还在不断地传出来,又有人说他还是苏东坡的好朋友,而且两人还在诗词上互有唱和。

    更有人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还挖出来了钟粟的几首诗,分析来分析去,绝对是高手之作。

    本来有些举子觉得也许还可以在诗词文章上和钟粟一较高下,现在看来,人家都是跟北宋文坛的大神玩的。

    想找人家去PK,那简直跟找死没有什么两样。

    事实摆在眼前,他们只好默默地选择了放弃,能有什么办法,人家可不仅仅是靠脸吃饭的。

    后续各种关于钟粟的猛料继续爆出,这时候大家已经不再是想着怎么找钟粟的不痛快,而是设法去接近。

    当有人壮着胆子找到钟粟,想跟他交朋友时,没想到他居然显得非常谦虚,一副义薄云天的样子。

    在家靠父母,除外靠兄弟嘛,这个道理大家都懂的。

    也就是个十几天的时间,钟粟成功实现了大众仇人向大众情人的转变,已经个几个增城的有名的公子哥混熟了。

    钟粟在增城玩得越热闹,尉迟宫铭越觉得不自然。

    尉迟宫铭一开始甚至觉得很是尴尬,几乎决定要将小然和小雷子禁足。

    老是跟一个男子接触,尉迟家族的脸面实在不太好看。

    这个想法还没来得及变成现实,尉迟宫铭就放弃了。

    因为他发现,钟粟已经逐渐和增城的各路有名望的人物打成一片,最主要的是大家根本没有表现出对自己家族的指责和议论。

    他想想中的家族名誉败坏的事情居然奇迹般地没有发生。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还要去可以撇清和钟粟的关系,恐怕只会起到反作用。

    可尉迟宫铭还是有点别扭,钟粟明明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但却在增城一待就是半个月。

    他究竟想干什么,也没见到他有置办家业长久居住的打算。

    他可是采铜使和惠州铸钱见大监啊,怎么也不见他回去,难道铜钱是从天上掉下了来的,他只需派人捡起来就行吗?

    尉迟宫铭虽然充满的了疑问,但却死活不愿意拉下脸去问,人家又没有住在自己家里。

    何况就算是住在自己家里,这种事情能问吗?

    很快,新的消息又爆出来了,钟粟要和增城的一些好朋友,在增城最大的酒楼之一东江楼聚会。

    据说聚会结束后,钟粟就要离开增城了。

    听到这个消息,尉迟宫铭反而显得有些若有所失。

    可很快一个小麻烦出现了,小雷子居然再次闹腾了一番,他要跟着钟粟一起去罗浮书院。

    尉迟宫铭有点纠结了,去罗浮书院当然不错,如果说那里是几个凡夫俗子,他一定不会答应。

    可情况完全不同啊,大宋最顶级的大牛之一,就在那里,而且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二线大牛。

    这些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大牛难搞定的问题他非常清楚,当世他就知道一个

    程颐也可是曾经的帝师啊,但他看不惯大宋朝廷的做法,照样我行我素,最后离开了。

    至于说是皇室炒掉了程
>>>点击查看《大宋教书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