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教书匠 > 大宋教书匠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二百二十一章 濂溪书院(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宋教书匠 章节目录 第二百二十一章 濂溪书院(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钟粟一行人基本保持着每天一百五十里的速度,沿着前往惠州的官道一路向南。

    到了信阳一带,天气开始渐渐转热,经过汉阳一带,火炉的威力真正来了。

    黄神医和燕儿走南闯北,也不觉得奇怪。

    顺子和铁娃就觉得有些受不了了,钟粟让黄神医配制了解暑的药材,借用沿途客栈熬制,让大家服用。

    “钟大哥,你是早就算准了吧,这两车药材中,清凉解暑的药材还真不少啊。”

    燕儿笑着问道。

    “我弄来的药材,可不仅仅是解暑的,好的药材多着呢,现在明白我为什么要去南阳了吧?”

    钟粟笑着回答道,燕儿又哼了一声不说话了。

    钟粟发明的金银花茶叶发挥了作用,一行人一路金银花茶喝个不停,倒是没有出现中暑的情况。

    到了第十三天,两辆车已经到了赣州一带。

    这十几天下来,虽然自己的车不错,但大家还是累的够呛。

    钟粟决定,在赣州停留两天稍稍修整一些,再这样疲于奔命第走下去,会把大家累坏的。

    趁着出差的机会,大家稍微玩玩也不错。

    好在几个人的身体状况都还不错,除了黄神医年纪大了一些,另外几个人都没问题。

    钟粟选择在赣州休整当然不是没有目的,他在后世就了解到,赣州作为北宋时的全国三十六座大城市之一,可不是靠吹嘘得来的。

    先不论别的,赣州的排水系统,在当时简直就是全国一绝。

    这里有一座值得称道的地下水利工程——福寿沟,才是钟粟关注的重点。

    钟粟甚至觉得,赣州人,简直把排水工程做到了极致。

    如果让赣州人生活在上古时期,恐怕大禹治水的功劳也会被轻易抢走。

    钟粟最初记住刘彝这个名字,还真不是因为他在赣州的贡献,其实是因为一句格言,“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直到后来,钟粟才知道,刘彝这个人可不仅仅知道读书行路,他可是真正的实干家。

    刘彝最初担任着大宋的“都水丞”,大概就是个副地级,甚至有可能是正县级的官员。

    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被大宋朝廷一纸调令,他出任了赣州知州。

    情况马上发生了变化,一个原来治水治河的非实权派,突然成了赣州地方的一把手。

    刘彝到任后的第一件事情,不是作威作福,想把自己做官以来的空虚以真金白银补偿回来。

    他首先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还没来得及完成调研报告,一场大雨让他明白了,赣州最麻烦的居然是薄弱的城市排水系统。

    说到排水,刘彝可是一点儿也不担心,老夫可是玩过大江大河和龙王过过招的,区区一个赣州的城市排水,想难道我?

    两个字“做梦。”

    真正实施起来,还是有一些难度的。

    刘彝发现,赣州三面环水,章、贡二江穿城而过,并在城北汇成赣江。

    从一副赣州府保存的地图上看,赣州如同一只老龟浮在江中,首南尾北。

    经过一番规划,刘彝排除各种困难,重新规划并修建了城区街道。

    同时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

    两个排水系统的断面为矩形,砖石结构,断面尺寸很大,史书上的说法是“广二三尺,深五六尺,甓以砖,复以石”。

    因为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大家便称为福寿沟。

    福寿沟建成后,赣州的城市排水问题立马得到了解决,刘彝也因此在赣州一战封神。

    钟粟选择在赣州休整,自然是看上了福寿沟的水利工程设计。

    一行人来到赣州城门口,只见城门楼上大大的三个字“虔州城”,城门口一派热闹的景象,居然不亚于汴京城门。

    几个人下了车,“钟大哥,咱们还是尽快找一处客栈住下吧。”

    铁娃看着正在欣赏“虔州城”三个字的钟粟说道。

    “不,进城后,咱们先去城南。”

    “钟大哥,咱们去城南干什么,你不会是又要……”燕儿盯着钟粟问道。

    铁娃听到这里,感觉一股不祥之兆涌上心头,看燕儿的样子,难道又要刀光剑影一次。

    “放心,这次咱们去一个好地方,绝对没有危险。”

    “大家就跟着钟先生走吧,钟先生做事,不会有疏漏的。”

    黄神医插嘴说道,大家听到后,也就不再说什么。

    五个人也不闲逛,从北门进城后,直接一路向南,像南城区走去。

    一路之上,钟粟一直留心着道旁的各处排水口,有时还要停下来驻足观看一番。

    来到一处大的排水沟,钟粟还丢下去了一枚石子,观察入水后的情况。

    不远处的地方,还有一个水塘,与水沟相连。

    钟粟
>>>点击查看《大宋教书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