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教书匠 > 大宋教书匠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一百九十七章 铜饰马车(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宋教书匠 章节目录 第一百九十七章 铜饰马车(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不是考虑铜制品的加工,仅仅是用胆水镀铜,几乎没有多少技术含量。

    钟粟觉得,还是先用自己的马车开刀,马车,马车,马车,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到底还装饰一些什么呢?

    对了,自己最重要的身份不应该是登封土豪,而是嵩阳分院的山长,那就要体现出来。

    什么教学理念之类的就先不考虑了,将书院的名字搞上去,似乎有点意思。

    再看看车两侧的面积,倒也很合适。

    字体的选择当然必须是大篆,也许不少人不认识,但满满的逼格是不能缩水的。

    认识的人看到自然是好事,不认识的人看到后起码能唬住他。

    书院名字的题写当然还得讲究一下,最合适的人自然是程颐无疑。

    这种对自己理学思想发扬光大有好处的事情,程颐还是非常感冒的。

    虽然说钟粟主持的嵩阳分院,更多地是挂着理学的羊头,卖着杂学的狗肉。

    甚至好多学问,甚至还不能归入杂学的范畴,在大宋人看来,简直就是非驴非马的东西。

    四个篆书大字“嵩阳分院”,拓到铁皮上,然后让韩百炼裁下来,然后直接丢进胆水之中。

    钟粟、顺子和韩百炼像傻子一样地盯着,虽然后面的结果完全可以脑补,但还是有着无限的憧憬。

    尤其是韩百炼,就像在看自己未来的梦中情人一样死死地盯着蓝色的胆水,似乎那蓝色的胆水,就是妹子漂亮的眼眸一样。

    钟粟突然失笑了,至于这么紧张吗?

    “来,大家坐下等等,不就四个字吗,还能跑了不成?”

    顺子和韩百炼答应着,但韩百炼还是盯着胆水不放。

    钟粟和顺子来到一旁,开始继续研究自己的马车,看看能不能再搞出一些花样来。

    韩百炼继续盯着胆水中的铁字,眉头重锁,一脸凝重。

    “好了,已经好了。”过了一会儿,韩百炼突然激动地喊道。

    只见韩百炼从胆水中将四个字陆续捞了出来,然后放在了一边开始晾晒。

    这种自然镀铜的效果显然没有电镀的好,但在这个时代,钟粟已经很满足了。

    等到晾晒完成,韩百炼便用铆接的方法,将“嵩阳分院”四个铜字固定到了马车的侧面。

    接下来所有工艺重复一遍,另外一侧照样有了“嵩阳分院”的字样。

    钟粟又让大家用粗麻布进行了打磨,铜字马上变得金光灿灿。

    这样的马车开出去,绝对能装一手好。

    当然,嵩阳分院的名号和钟粟牌马车的名号同样打了出去。

    就在三个人欣赏自己的作品时,卓巧巧和苏婉婉也来了。

    这一段时间,巡回车展结束,苏婉婉那里也没有什么任务,卓巧巧对钟粟心存愧疚和感激,一直想来,但一直有顾虑。

    这次算是以找苏婉婉为借口来了。

    对于卓巧巧,钟粟更多的是同情,长期在秦先生的阴影之下生活,现在看钟粟的眼光,居然也带上了长期以来的惊惧。

    “原来是卓大小姐啊,最近绸缎庄的生意怎么样?”钟粟很放松地打招呼。

    卓巧巧连忙福了福,才说道:“托钟先生洪福,生意还能过得去。”

    “那就好,小芳子每天都很忙,婉婉在这里也没个伴儿,你没事的时候可以过来陪陪。”

    钟粟笑呵呵地说道。

    “好的,钟先生,我也想婉婉了,今天过来没有打扰到钟先生吧?”

    “当然没有,对了,你看看我这车怎么样?”

    卓巧巧一直低着头回话,并没有仔细看眼前的马车,这时一抬头,最先看到的是四个金碧辉煌的大字,不过她却不认识。

    卓巧巧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但对这样的铜色字还是没见过几次,一脸吃惊但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钟粟心中一动,之前卓巧巧送来了很多上好的丝绸,虽然说是表达歉意的,但钟粟可不想平白无故乱收别人的东西。

    想到这里,他已经有了主意。

    “嵩阳分院四个字,怎么样?”

    “很好看,钟先生,这难道是金的?”

    “当然不是,如果觉得好看,你的车上也可以弄上五个字‘卓记绸缎庄’,怎么样?”

    “是不是太麻烦了?”

    卓巧巧显得受宠若惊,说话也很是局促不安。

    “不麻烦,这样吧,你让人代笔先写出这几个字,然后交给我,把马车驶过来,剩下的不用管了。”

    “多谢钟先生。”

    卓巧巧又道了一个深深的万福。

    虽然之前的误会已经解除,但卓巧巧和钟粟直接,总是有那么一点不自然。

    钟粟其实已经不太在意了,只是面对卓巧巧送来的厚礼,心里始终有些怪怪的,总感觉拿人的手短。

    他在后世就有一个原则,能用钱解决的问题,绝对
>>>点击查看《大宋教书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