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教书匠 > 大宋教书匠目录 > 章节目录 第六十七章 东坡系美食(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宋教书匠 章节目录 第六十七章 东坡系美食(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苏东坡在登封的日子过得优哉游哉,除了每天大吃特吃钟粟的美食,就是展示自己的厨艺。

    其实在后世,一般人只知道苏东坡的诗词文书法,就算说起美食,最多也就知道“东坡肘子”、“东坡肉”。

    其实远远不止这些,如果真正要统计一下,苏东坡绝对是大宋美食超级IP的持有人。

    “东坡系”美食基本上是随着他的做官不断涌现的,比如“东坡肉”是用猪肉做成,大宋的高阶肉食是羊肉,尤其是贵族阶层严重鄙视猪肉。

    当然苏东坡估计开始也属于鄙视流,但到了黄州后,他这个人武部副部长工资低了点儿,却意外发现这地方猪肉很便宜,只好委曲求全。

    东坡肉”就出现了,好吃才是王道。

    他甚至为了促进消费发展本地经济写了一篇《猪肉颂》,一下子将猪肉变成了网红。

    还有就是“东坡肘子”,其实并非苏东坡之功,事实上是他妻子王弗的妙作。

    一次,王弗在炖猪肘子时大概是走神了,也可能是火力太猛,肘子都粘锅了,又不能浪费,只好加上各种配料细细烹煮,用来掩饰焦味。

    但没想到味道非常不错,老苏也是高兴坏了。

    故事归故事,其实“东坡肘子”的精髓是肥而不腻,软而不烂。

    除此之外还有东坡鱼、东坡豆腐、东坡饼、东坡羹等,这些其实都是他无聊之时自己折腾出来的。

    这段时间自然也便宜了钟粟,他居然零距离见识了这些“东坡系”美食的正宗做法,顺带丰富了一下店里的吃食,还不用交专利费。

    终于尝遍了钟粟的美食,连带把登封城也吃了个遍,吃爽了也就到了换地图的时候,钟粟很想多留他呆一段时间,但筵席终究有散场的时候。

    登封属于中原的核心地带,不管是哪方面,都是不差的,苏东坡以前没有来过,这次如果不是钟粟的美食引诱,他可能这一生也不会来的。

    ﹡﹡﹡﹡﹡﹡﹡﹡

    半年之后,钟粟的“美滋滋美食店”已经今非昔比,除了总店,还在西市和南入口各开了一家分店,顺子和张愣子分别成了两家店的负责人。

    四辆美食车也没闲着,主要集中力量向东市形成包围。

    东市的那些装货虽然动不动张口樊楼,闭口中山正店、孙羊正店,其实最多也就去了个一两次,在一楼的大厅坐了坐就可以回到登封城到处显摆了。

    这部分人充其量就是一拨小市民,表面各种装大牌,其实没什么底线。

    钟粟的美食店当然不能跟樊楼比,但在登封也算不错了,何况佟县令动不动都要去喝上一杯茶,所以在钟粟的宣传造势之下,也渐渐开始妥协。

    钟粟庆幸的是,佟县令在这半年中没有调走,所以一切都进行的顺风顺水,手里现在已经有了大笔的资金,可以考虑创建书院了。

    但在登封城创建书院,还必须得跟佟县令商量好,得到县衙的支持,不然就是违章非法讲学,讲黑学罪名可大可小,但一定比吹黑哨麻烦很多。

    钟粟现在去县衙已经没人来盘问,大家都知道他是县令的朋友,因为背后有大佬的支持,县令对他都是恭敬有加的。

    “钟兄弟今天来有什么事吗?”

    “佟县令,小子心里清楚,钱赚得再多,也是腌臜铜臭,当今我大宋重教化,小子自小又从师傅那里学到了一些本事,现在想开一所书院,想听听佟县令的意思。”

    “什么,我没听错吧,你是说要用赚来的钱开书院?”

    “大人没有听错,小子就是这个意思,希望得到大人的支持。”

    佟县令吃惊地站起身子。

    “苏相和苏大人看中的人,果然有气概,别人都赚了钱去再去赚钱,钟兄弟居然要为我登封做这样一件大事,实在是太好了。”

    “这么说佟县令是同意了?”

    “这是自然,我登封地处中原,虽然当今官家极为重视抡才,可惜想要学有所成,最近也要去嵩阳书院,但那里最少也得秀才才有可能去,登封城有蒙馆,但中间这一段恰好空缺,钟兄弟不如考虑一下。”

    “小子跟佟县令的想法一样,如果能将我登封学子每年送一批进入嵩阳书院,也算是做了一些事情。”

    钟粟当然知道,目前自己的能力,可做不到一步登天,如果能跟嵩阳书院搭上关系,也算是开了个好头。

    “那这个嵩阳书院本县可是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你也知道,伊川先生常年主持嵩山学院……”

    佟县令不再说话,他当然明白,嵩阳书院虽然属于登封管辖范围,但如果想直接对嵩阳书院指手画脚,是根本不可能的。

    书院中的老师都是博导级的人物,在大宋朝廷都能

    书院中的老师都是博导级的人物,在大宋朝廷都有可能呼风唤雨,怎么会在乎他一个小小的县令。

    “这个佟县令就不必忧心了,小子来想办法吧。”

    钟粟知道佟县令在这个事情
>>>点击查看《大宋教书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