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大宋教书匠 > 大宋教书匠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五十九章 过年了(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大宋教书匠 章节目录 第五十九章 过年了(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钟粟带人挖出泉水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村,这可是一件大喜事。

    虽然王庙村的气候还有点得天独厚的意思,但遇到真正的干旱年,也只能靠着村里的那眼井勉强保障饮水,至于浇灌农田,那就完全没指望了。

    有了这眼泉,情况立刻发生了天大的变化,王庙村差不多算是开挂了。

    钟粟和王保长又商量了一些,发动全村的力量,在村子的几处地方再打几眼水窖,平时储存满水,以防万一。

    钟粟在史料记载中也看到过,真正的干旱来临的时候,江河之水都会发生断流,何况这一眼泉,如果有几口水窖,起码可以保证旱灾是多顶一些时间。

    钟粟本来想在第二年春天再挖水窖,可没想到这个消息一传出去,村子里的人立刻沸腾了,都纷纷表示要立刻开始。

    王保长也觉得这个不是问题,赶在天冷之前,先挖好水窖,至于后续工作,可以留到春耕结束。

    挖水窖也是有学问的,而且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水窖的防渗漏问题。

    防漏一旦失败,水渗漏完都是小事,关键是水窖也会塌掉废了,就意味着前功尽弃。

    那个时候没有混凝土,挖出来的水窖需要用一种传统工艺进行密封。

    匠人们告诉他,密封的主要材料是红黏土,对于具体的操作也是非常讲究。

    最终的效果,就是在黄土质地的水窖内表面形成一层结实的红黏土层。

    这个过程极其耗时费力,还不能着急,一眼水窖起码得一个月才能密封好。

    多耗费一些时间倒也罢了,钟粟还能想的通,就是这个防渗漏的材料和工艺,实在是太神奇了,他都没法脑补。

    钟粟才明白,为什么一开始要提议多挖几口水窖时,王保长连连摇头。

    看来挖不是问题的根本,关键是密封,简直就是噩梦一样复杂的工程。

    在寒冬的来临之前,王庙村的人们就在忙碌的挖水窖中渡过,钟粟本来也帮不上什么忙,反而跟平时一样。

    随着一次次的登封赶集,手里的铜钱也多了起来,他去登封的底气也是越来越足。

    到了腊月初八,蒙馆也就散学了,孩子们都要回家帮助家里人干活,准备过年。

    钟粟的年猪现在长得又肥又大,他粗略估计宰杀后,净肉可能会接近两百斤。

    还是少了些,钟粟感叹一番,当初本钱太少,如果能多养几头就好了。

    杀年猪也是有专门的杀猪匠,这种事情一般人可做不了,如果让钟粟自己动手,他觉得起码得有一把屠龙刀才能解决。

    宰杀好的猪钟粟准备拿出一半分给小芳子和老丐一起的十几个人,一半留下除了自己吃,关键还要等到开春到登封开店时用。

    腊月十八,钟粟的猪宰杀完毕,他将肉分开就和顺子去送。

    当小半扇子猪肉放到老丐跟前的时候,他几乎惊掉了下巴,“小先生,这猪肉我们少留下一些就行了,你怎么带来了这么多?”

    “你们帮我养的猪,按理来说这些已经少了,都收下吧,大伙儿聚齐不容易,明年咱们多养几头猪,保证大家吃好。”

    老丐虽然才联络到了十几个人,但这些人在帮助自己开荒和挖水时默默无闻各个争先,钟粟是看在眼里的,不能亏待。

    当他把一条猪腿送到小芳子家时,小芳子死活不收,但小雷子的眼里明显放着光。

    “小芳子,小雷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让多吃一些肉,孩子从小一旦亏了,补都补不回来的。”

    钟粟的这句话戳中了小芳子的痛处,她不再说话,默默接过收下了。

    节日的喜庆气氛一天天地浓烈起来,这时候小芳子的手艺派上了用场,一幅幅精美的窗花出现在了她的手中。

    除了这些,贴春联也是过年的重要活动,这个时候,贴春联的习俗才刚刚开始,偏远的地方还在用桃符。

    钟粟的书法再次派上了用场,他从登封集上买来了好多纸,除了自己出手写之外,蒙馆的几个大孩子也是写春联的主力。

    钟粟先将后世记得的一些春联内容写在纸上,几个孩子只是照着抄就行了。

    腊月二十开始,天气恰好暖和了一些,蒙馆的几张桌子一张有一个孩子,每人的身前都摆着文房四宝,随时为村里的人写春联。

    为了让节日的气氛更加浓厚,钟粟扎了六盏灯笼,两盏送给王保长,两盏送给小芳子,剩下的两盏就挂在蒙馆。

    钟粟还老早就让张愣子去登封城悄悄买来了几挂鞭炮,这是送给小雷子的礼物。

    腊月二十三开始,王庙村完全进入了春节的喜庆中,虽然物质条件并不宽裕,但这一年经历了很多事情,大家都觉得很不容易,所以显得格外兴奋。

    除夕之夜,钟粟大显身手,在蒙馆置办了一桌子的酒菜,还买了两坛子酒。

    几张蒙童习字书桌拼成了一张大饭桌,除了钟粟,还有王保长、小芳子、小雷子、顺子、老丐、张愣子几个人
>>>点击查看《大宋教书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