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我真是大昏君 > 我真是大昏君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一百二十一章 无题(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我真是大昏君 章节目录 第一百二十一章 无题(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除了经常教育外,还要给这涉事不深的傻孩纸配几个好老师啊,省得被人忽悠瘸了。

    朱由校眯着眼睛想了想,开口对刘若愚吩咐道:“顾宪成贻书救李三才,诚为出位,着削去封号,以示惩诫。光禄丞吴炯上奏为其辩白,削职为民。”

    你关心国家大事可以,你议论朝政也行,但借助声望插手朝堂,为贪渎的李三才辩护,就过分了。

    作为东林党的精神领袖,遭到名誉上的打击,比罢黜十个几十个东林党官员还要管用。

    何况,顾宪成反对并抨击心学,更与朱由校要提倡推崇心学背道而驰,趁机打压也在情理之中。

    ……………

    按照惯例,殿试的阅卷一天便可完成。

    读卷官当天晚上要连夜阅卷,一般会先把会试前十的试卷挑出来,呈交给内阁。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一甲前三名往往就在这十份试卷中产生,其他的七份也会占据二甲的前几名。

    也就是说,争夺殿试前三名的贡士,基本上就是会试的前十名。会试排名靠后的,逆袭的可能性很小很小。

    因为这个状元榜眼探花虽然是由皇帝钦定,但却是在内阁递交的十分试卷中评定挑选。

    所以,你在殿试的时候,写得再好,内阁不呈送,皇帝也看不到。

    但这次殿试有所不同,事先便在《大明论坛》上有过刊载,皇帝会亲批试卷,钦定名次。黄榜公布的时间,也会顺延三天。

    不管皇帝会不会这般劳神勤政,贡士们却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特别是会试名次靠后的,更希望能超常发挥,而被皇帝一眼看中。

    自从《大明论坛》报发行,便有人注意到所刊载的文章的与众不同。

    其中有象蝌蚪似的符号,和小圈圈,或是有空格,等于把文章断好了句。

    在古代,开蒙学习的首要课程便是句读,也就是在读文章时如何断句。连这个都不会,一篇子密密麻麻的字,你能读懂内容?

    而光这基础学习,就要花费一年以上的时间,值吗?

    报纸上的创新自然会招来非议,但这是皇家所定,大家就算腹诽,也得捏着鼻子看。

    后来,风声就渐渐传开,说是皇帝只看有断句的奏疏,其他的则由人诵读再批阅。

    上有所好,下必行焉。皇帝既然有这个癖好,自然会有人逢迎附和。

    首先做出改变的是一些大臣,不会用标点符号没关系,你留出空儿来断句,也会让皇上看着舒服,多加赞赏吧?

    当然也有些老顽固,认为这是千百年来的传承,我就是不改,就不逢迎,就不拍你马屁。

    对于朱由校来说,你乐改不改,反正我就认为你是食古不化,不堪大用了。

    但对于殿试的贡士们,如何得到万岁青睐却是头等大事。什么逢迎不逢迎的,不重要。

    况且,皇帝已经把兴利除弊、改革进取的意思表现得那么明显。现在不过是在文章的书写上稍加改动,你在这小事上较什么劲哪?

    除了文章句读的改变,皇帝崇尚“心学”也在报纸上有所显露。

    这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向性信号,就象嘉靖崇道修仙,满朝官员就都是青词高手。

    不会你也得认真学,否则,哪有升迁得圣眷的机会?

    但仔细认真地读报上的文章,却又不尽是“心学”。

    致良知、知行合一,这当然是心学没错。

    可皇帝又强调学以致用、实体达用,这好象又批判了现下某些“心学”流派里不切实际的清谈之风。

    王阳明恐怕也没想到,他的传人会分成数派。有的竟发展到“束书不观”的地步,也就是拒绝一切社会知识和社会实践。

    作为哲学,各种学说本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可你搞什么坐禅和顿悟,象是要成仙封圣似的。

    其实,几乎所有人都不是很清楚少年皇帝到底信什么学,似乎是实用之学,又好象是博采众长。

    要让朱由校来说,他只相信科学。而科学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实在是过于飘渺,难以理解和接受。

    制造器物需要科学,管理需要科学,财政需要科学,打仗需要科学,连种田耕地也离不开科学。

    现在,朱由校就很科学地批阅着贡士们的试卷。先分类,把写相同策论题目的归到一起,再品评比对,分出高下。

    没办法,贡士们的文笔都相当优秀。但在见识上却远不如少年皇帝,答的试卷肯定也不能让他特别地满意。

    可见识也有高低深浅,朱由校是要在其中择优,而不是苛求古人达到自己这般的眼界。

    虽然差强人意,但河南刘理顺忧国忧民,亦知民间疾苦,还是袁老师的学生,可为第一;

    朱由校终于确定下来,把在会试中只排在第二百七十三名的刘理顺拿到了前三名。

    慈溪冯元飙对开海禁倒有些独到见解,大概是因为家乡地处东海之滨的关系吧?

    卢
>>>点击查看《我真是大昏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