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言情小说 > 人生一串 > 人生一串目录 > 免费章节 第一百二十三章 山村夜话(第1页/共4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人生一串 免费章节 第一百二十三章 山村夜话(第1页/共4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那么多吗?住宿费很贵?”孙总问到。

    “住宿不费,但客人来了,要吃啊,要买东西啊,我们这村里满山的核桃树柿子树,根本不够卖,我们附近好些村的核桃和柿子,都是在我们村,仅用那两次旺季,就把全年的产量,销完了呢。”

    冬子看了看四周的几个临时锅灶,所有的厨具都是簇新的,所有事情,下面虽然是烧柴,但都非常干净,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班子。

    比如另一边操作的案板,吃饭时,虽然看不到他们操作,但从切墩的位置,到洗菜,红案白案,分得非常清楚,刀具也是专业细分的,估计,他们的厨房管理,基本上是学的城市里酒店的现代管理。只不过,这种管理下,出来的菜是传统的农村菜而已。

    后面上来的菜,味道有丰富得多了,包括炸土豆丝,所谓的洋芋擦擦,本来是陕北的菜,在这里也上桌了。

    大家议论中,才知道,这一整个村子,相当于是一个大公司,每年到那两个季节,就按公司化动作了,外地打工的回来,跟今天一样,都明白自己的岗位。而今天,就是他们的第三个节日,而孙总与冬子,是这个节日的唯二游客代表。

    “你们今天来给我们道喜,证明,我们接下来的十一,当柿子树全部挂红时,客人又会爆满,你是给我们带财气来了。”村支书为此,还专门给孙总与冬子敬了一杯。

    二蛋的舅舅,专门给村支书敬了酒,说了一大堆感谢的话,此时,冬子才明白,这里面好多故事。

    原来二蛋被拐后,家里就一落千丈,要不是刘强这个女婿支撑,恐怕都维持不下去。他舅娘家也不太富裕,即使帮助,也有限。况且,二蛋父母和姐姐,得的是心病,怎么可能医得好呢?

    二蛋离开的时候,村里面很穷,但每年过年水库打鱼上来,按人头分,村里面总得要把二蛋那一份分给他家。村支书的话:“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我没接到公安通知,二蛋没死,就是我们村里的人。”这话,堵住了一些长舌妇人的嘴。

    近几年,村里搞旅游,是按人头分股的,村里也把二蛋的那一份留出来了,每年按此规矩,分给了他父母。这可是一笔大钱,毕竟,二蛋没有为村里作贡献。但村里人,出于同情,出于对老支书决定的尊重,也同意了这个分法。

    在农村,没有男孩子,属于绝户,是被人瞧不起的。但村支书总是强调,二蛋没死,总有一天要回来,所以,二蛋的那份,绝对不能没有。而今天这宴席,是二蛋父母,为答谢全村人,这多么年照顾的结果,把最好的菜酒和烟,都摆上来了。

    冬子估算了一下,这一桌下来,加上烟酒副食,估计得有两千元成本。

    这时,二蛋一家人过来了,大翠跟着二蛋,让他一个个喊人。哪个叫爷,哪个叫达,哪个姨,哪个叫婶,哪个叫姐,哪个叫哥,叫得响亮,酒喝得爽快,大家听一句称呼,答应一声音“哎!”,夸张地拖了长音,然后,喝酒时,故意把洒咂巴得嗞嗞响,喝完酒,赶紧将红包,塞进了二蛋的手里,二要推辞,就塞进他父母的怀里,没办法,只得作揖致谢了。

    当敬到孙总时,村支书亲自过来介绍:“这是城里来的贵客孙达。”

    “达!”二蛋操着河南口音说着陕西活,倒并不别扭。孙总赶紧递上红包,结果一家人都推辞,一边看着支书的脸色。

    支书客气到:“你远方来的客人,到了就是给我们贺喜,不比我们长年乡亲,礼尚往来多,没有收你的规矩。”

    孙总好像很自然地说到:“你这是不把我当一家人了?看不起我了?不想我第二次再来了?”那假装愠怒的样子,让冬子觉得很有意思。

    对方没办法,还是村支书接下了礼包,反手塞给了二蛋爸怀里。“你看看,二蛋回来了,这么远的贵客都把礼带来了,你这是要发达啊。”

    说得满院子的人,都大笑起来。

    轮到冬子,对方叫了声:“陈哥”,当然也是支书介绍的,送礼的过程一样。接下来,就是胡警官了。他也准备了一份礼,但受到了支书的坚决拒绝。

    “你是咱村的门神,你的礼可不敢接。你把二蛋送回来,就是天大的礼,再收你的礼,我们还想不想平安?”

    警官一再坚持,支书假装生气了。“我晓得,你怕早就不想保佑我们村了,我们平时没敬供,得罪你了,你跟我们讲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吗?你跟我们生分了吗?如果你送也行,我们也敢收。老实告诉你,如果我们收了,明天我就拉一车鱼,倒在你们派出所大门口,腥死你们,未必,你们还敢把臭鱼,拉回来?”

    这话说得,警官只好把红包收了回去。毕竟,按当地的风俗,只有人敬门神的,哪有门神敬人的。况且,当时,胡警官还穿的警服,山里人,讲究多着呢。

    大家喝酒时,才知道,村里的第二财源,是那个水库。五十年代修的水库,主要是保障下面的水田,下游的七八个村,每到水田用水时,就得开闸放水。平时,水库的管理,是由他们村负责的。比如冬天,要加固护坡,要淘堰孔
>>>点击查看《人生一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