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血泪祭中华 > 血泪祭中华目录 > 正文 第七回:屯民途中显高义,安邦还需少年强(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血泪祭中华 正文 第七回:屯民途中显高义,安邦还需少年强(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碧波悠悠,恋江南几许乡愁。精文强武,奈何万户侯。品残盏,才敢屈眉仗剑逐流寇。缘几时,广觅良朋,得尽佳偶。

    作者年年肠寸断,新作拙词一首,众家才子品鉴。书接上回。

    经过一夜的商议,最后决定将难民屯驻于保胜。父亲命令将安民的告示贴出,难民们纷纷欢天喜地的奔走相告。黑旗军内部也是一片忙碌,发放粮食农具。父亲还调派了200名黑旗军的精锐之士保护难民。另调来十门铁炮,以壮行色。一切热火朝天的展开着,诸人皆是手忙脚乱,幸好徐润总揽事物,不愧是内政方面的奇才,一切井井有条,我也正式拜了徐润为老师。两位师傅将难民每百人分为一队,设队长一名,由黑旗军将士担任,临时处理事物。反而这两天最清闲的倒是我了,每日被母亲叫道身边,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有时还哭哭啼啼的放心不下我。小莲这个小妮子非要和我同去,初时我不应允。可是这妮子不知怎的说服了母亲。母亲一沉脸,不叫小莲去你也不准去。真是要命,只能带上了。

    这天是难民开拔的日子,苏圩城外人山人海,两万难民虽然众多,但在200黑旗精锐的管理下,还是井然有序的。城下众人之前,三匹战马上坐着我和两位师傅。父亲亲帅四营黑旗将士相送,(黑旗军已发展到了8个营,每营500人,共4000之众。分驻于各处。)父亲为了这次屯民,自他之下所有人的口粮减半。生生的又挤出了一月口粮支援难民。

    父亲站在城墙之上,对着我们高声说道:“各位父老,刘永福这厢有礼了。我等同为中华弃民,身在异乡倍感孤苦。别人可以抛弃我们,但我们永远不要抛弃自己,为了生存我们只能向前。向前才有希望,前进。”两位师傅和我一拱手,拨马而行。众难民纷纷高喊:“感谢刘黑旗高义。”喊声此起彼伏,直至队伍消失在视线以外。

    一路上山高水长,难民扶老携幼行动甚缓,这一日行进当中前队一阵嘈杂,我和师傅三人拍马赶上前去一看究竟。见一老者坐在地上,怀抱一名幼童,幼童显然是生了疾病。我赶忙跳下马上前询问:“老人家怎么了”?“您是”。一个黑旗队长赶过来了说道:“这是我们黑旗军的少将军。”老人赶紧上前施礼道:“是少将军,小老儿有礼了。我的小孙子高烧不退,幸好这名队长寻来大夫医治,得以控制病情。只是我年老体衰,少将军不必担心。我不会耽误大家行程。”“老人家,赶快上马吧,还有好几天的路哪。”“小老儿怎可骑少将军的马匹。”“老人家少要多言。孔融七岁让梨,小子我今年也七岁,怎地我也不能输给他呀。想想您的小孙儿,您能坚持,但他有病在身,怎可劳顿。”说着将老人推上战马,自己亲自为老人牵马,老人骑在马上抱着他的小孙孙,面露出愧疚之色。

    我的飞鸿师傅见我徒步而行,要将他的马给我骑乘。他身边的徐润师傅将他一拉,轻声附耳道:“民心可用。”说罢跳下马来徒步而行。飞鸿师傅心领神会,也徒步跟了上来。这时小莲跑到我身边说道:“公子我也不坐大车了,小莲要和你一块走。”“好,我们一起走吧。”说罢拉起小莲的小手,迈步向前,小莲满脸通红,我看着不由一乐。不由得哼唱起来:“五千年的风和雨呀,藏了多少梦。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不变是笑容。八千里江山和月像是一首歌,无论你走到何方将去向何处,一样的脸,一样的种。曾经的苦恼我们留在心中。一样的泪,一样的痛。未来还有梦,我们一起度过。手牵着手,不分你我,昂首向前走。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身边的众人听得如醉如痴,小莲吵吵着叫我教她。闲来无事,我边走边教,结果走了半天。周围的人也学会了不少。我很惊异这首歌的传播速度,没到两天,已是妇孺皆知了。

    我们就是唱着这首歌来到保胜的,和我们预先设想的萧条不同。保胜早已聚集了一万多难民。因为听说黑旗军在此屯民,云南、广西还有散落越南在各处的难民,都向这里涌来。两股难民相加已有三万多人而且还有打量灾民涌入。安置工作更加吃力了。

    我和两位师傅商议,决定打破越南原有的省下设州,州下设里,里下设村,村设甲的模式。我将保胜设为市。保胜市下设八个屯民区,分别定名为:振华、兴华、治华、保华、安华、强华、富华、利华。和广西、云南交界的那条界河被定名护华河。在这和祖国隔河相望的异域,一群被遗弃的人开始了他们的强国之路。

    这时正是春耕时分,满山遍野的难民开始了播种。采摘。护华河上轻舟荡漾,撒网打渔,虽然困苦,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色。不时有手牵着手,不分你我,昂首向前走。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的歌声传来,一时四野应和。我和师傅们,站立在一座小山之上。望着这升平的景色,感到无比欣喜。我这时问徐师傅:“先生,难民的粮食还够吗?”“难民之数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比预期多了一倍不止。幸好你父亲多准备了一月的口粮。现在我们每天配以野菜,加上狩猎和打渔所得,勉强度日还是可以的。最近我利用以前在洋行的关系,定购了1000担大米,以解燃眉之急。”“有劳徐师
>>>点击查看《血泪祭中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