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武侠小说 > 求缨 > 求缨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一十章 莲生(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求缨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一十章 莲生(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珞珈山

    据传言五百年前,曾是佛家某位真祖的圆寂坐化之地,山头虽不比那道门九华山般群峰拱月,气象千年。

    也没有佛家圣地灵境山般梵音袅袅,罗汉持戒,遍地金莲。

    在那靠近翻滚云海的山崖处,有一块天然凸出的圆形岩石之上,盖着一间简陋的寺院,寺门左右牌坊并无一字。

    兴许是这位传言中的佛家真祖,生前并不在乎任何的虚妄名利,连自己落脚寺院的名头也不曾撰写。

    山脚四周遍布一些大小村落,自从二十年前灵境山的空闻佛主,突然贲临灵州地界开坛讲法,普泽万民。

    许多庄子的百姓便都纷纷搬到那遥远的灵州去居住,期盼着受到佛音的庇护,毕竟这些年两国时不时便要打上一些软仗。

    云州一带又临近伏夷青州的地界,经常要受到来自青州的孤胆匪类的骚扰。

    这些年便如那打家劫舍,强抢民女的事情可是屡见不鲜,只是这云州官衙却是硬生生将此事压了下来,晋国朝廷却也不得而知了。

    也正是由于此,这珞珈山附近生活的百姓走的走散的散,最后也就留下了一些老弱妇孺不到一百余人的样子。

    这一状况持续了十年之久后,在一天夜里村庄外头却是突然来了位模样甚是清秀白衣僧人,那一夜许多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

    他们知道在灵州最受尊重的并不是那官府衙役,也不是那晋国的龙袍天子,而是佛家子弟。

    佛道于菩提禅师之始,传法到如今已历三千年,其中演化两派,由菩提禅师座下大弟子见习尊者开坛说法,崇尚修佛理开佛心,而其二弟子普陀尊者却是讲究顿悟开能立地成佛的绝妙法门。

    二人南北开宗立派沿袭至此已有百年之久,这也正如灵境山和那北方的洗禅寺一经相见便是互相看不顺眼。

    曾经有人看见一个洗禅寺的和尚和灵境山的和尚同时对一人说法,最终谛听之人尚且未知其意,说法者自己便先一步吵闹起来,任是朝对方说了三天三夜都未曾合眼,最后也就只能各自归营了。

    这位新来的白衣僧人在踏入村子的那一刻,先是到每家门口静静施礼,而后却是走向那珞珈山顶,将原本便荒凉无人的破庙重新俢砌了一番,更是在那块沉寂了百年之久的枯木牌坊上刻下了当佛寺三个大字。

    就这么迷迷糊糊地过了数日,村中也有些以前在灵州待过数段时日的走贩卒子,见识过一些大场面,听闻这灵境山很久之前出了一件怪事。

    讲起这上代佛主普贤年轻时,曾卧睡莲池边,在其脚边的莲花之内,竟然孕育有一个荷叶大小的婴儿,那一声声稚嫩地啼哭声,却是惊醒了正在睡梦之中的普贤佛主。

    于是佛主渐渐起身,伸出双手将那婴儿抱入怀中,看见其眉心处铭刻着一道金色的莲花印,释然一笑席地而坐。

    亲自用金池内的圣水为其洗涤尘身,用那千年不化的金池圣莲为其烙印袈裟,摩顶受戒。

    还亲自颁下佛喻,收这名婴儿为座下弟子,为他取名叫做莲生。

    然而莲生愚钝,一天天长大却是并未如其他佛家子弟一般剃度念经,反而是依旧留着一袭长发,只能在那妙音塔下打扫佛堂。

    时不时也看着自己几位偌大年纪还要称呼对方一声师侄的老和尚们,瞻仰佛意木鱼观礼。

    终有一日,普贤佛主寿元将近坐化圆寂,金身消亡的那一刻,整座灵境山的梵音鸿钟连续响了三天不止,而灵州的百姓均是低头默哀,追悼这位佛家圣主。

    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普贤佛主圆寂之后,那一直懵懂未曾开窍的少年莲生却是仿佛开了心智一般。

    从妙音佛塔缓缓走了出来,脱下了当年普贤佛主亲手为他披上的金莲袈裟,离开了灵境山消失无踪。

    有人说莲生是佛主普贤带入灵境山内,最后也随着佛主而去,但也有人说佛主普贤的圆寂可能和这位莲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至于究竟如何,却是无人可知,莲生再也没有回到灵境山,仿佛从世间消失一般,只不过在他离开灵境山的那一刻,那象征佛家气运根源的菩提禅树却是大面积地开始枯萎。

    如此经过数百年之后,灵境山终于又迎来了一位新的佛主,而那位佛主在走进山门的一刻,却是手里牵着一个六七岁的孩童。

    那孩童原是灵境山脚下一位屠宰户之子,虽然家中做着贩卖猪狗皮肉的生意,但是少年却是诚心向佛,暗地里都会将那关在牢笼的畜生偷偷放生。

    熟睡时有豺狼周身护卫,呼吸之间喷吐佛光,当地人看着都感到十分惊奇。

    而这孩子的名字竟然与那数百年前普贤佛主座下弟子莲生同名,很多人都认为这孩子是那位莲生百年后的转世托生。

    而佛门自从普贤佛主的圆寂之后气运开始逐渐凋零,许多人便开始放弃了佛家,而转走儒道两家。

    不过这位初上位的佛主却是充耳不闻,只是含笑地带着这位第二莲生儿进入了寺门,并和百年之前的普
>>>点击查看《求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