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带着系统来大唐 > 带着系统来大唐目录 > 章节目录 第四百五十六章 朝堂问策朕有闲(第五更)(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带着系统来大唐 章节目录 第四百五十六章 朝堂问策朕有闲(第五更)(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李易知道安史之乱后,大唐没钱,然后使用了两税法,还有盐铁酒专卖。

    当时的官员们不反对,反对就完了。

    现在也一样,反对收拾你,一个个官员往外放。

    有本事你造反,最近几年杀那么多人,还在乎你们。

    李隆基听李易说得轻松,自己就放心。

    “不知道京兆府都收上商税,可得钱几何。”

    李隆基没收过,想从李易口中得到一个数字。

    “要看收什么税种,各地的税要不要统一,地方截流多少,然后才能判断京兆府的税收。”

    李易无法回答,试运行中,地方还没动。

    行商在一处地方交了税,到另一个地方不能再交税了。

    需要拿着地方的票据给另一个地方的看,票据地方随便开不行,需要留底。

    李隆基一听地方税,同样想到了这个问题。

    “易弟,地方随便给人开票据,商人贿赂地方官,怎么办?”

    “好办,我会制作一种票据,叫三联票据,同时用蜡制作复写纸。

    每一套三张的票据上有单独的编号,等着地方开票据的时候,写一份出三份。

    一份给商人,一份入账,一份存根。

    等到了年末或选定的结算日子时,查这个票据,扯下去一张都不行,编号对不上。

    上面要加防伪的措施,别人造不了假。

    到了下一个地方的时候,下一个地方记录下来,留下日期和经手人、票据编号。

    如此,一钱都别想拿出去,该多少便是多少,然后地方上留一部分用来贪污和利民。

    其他的上交到朝廷,交纸币,路上损耗少,这玩意好做,钱我都能造呢。”

    李易依旧如往常一般,随口给出办法。

    李隆基笑着点头,这就是自己的易弟。

    同样的问题,若是问满朝文武,累死他们也想不出来。

    对,明天上班的时候问问宰相他们,闲着也是闲着,让他们想办法。

    吃完饭,李隆基回自己的院子批奏章。

    李易去工坊,他要设计带颜色的铅笔,红蓝铅那种。

    不然普通的铅笔,第一联写,可以擦下去,并且改写。

    不管是入账,还是存根,查起来都费劲。

    因为第一张用铅笔写,把第二张卷起来,先写一个数字,落到第三张上。

    第三张若给商人当凭证,商人拿走。

    第一张上的铅笔印擦下去,第二张打开,换个数字写在第二张上。

    只能用带颜色的铅笔,圆珠笔不用想了,那个珠子怎么造?

    鹅毛沾水笔,使用起来不方便,劲小了复写不上,劲大了会戳破纸。

    带颜色的复写纸好做,给地方上报社用的蜡纸,加上颜色就行。

    工坊听完,直接开始制作。

    铅笔就是制作笔心,然后缠纸,用纸代替外面的木头。

    印刷三联,现在全是同一种颜色的纸,工匠雕刻出来木板,先印一套。

    这一套用来演示,编号是一样的,不然就得设计铜版。

    翌日早上,李隆基走的时候带上了成套的东西,就这么快。

    开小朝会的时候,姚崇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些心神不宁。

    张说与卢怀慎状态也不怎么好,好几天了,李易那边又消停。

    这不符合常理,要出事儿。

    收税的事情是之前商量好的,不算在内。

    果然,等大家把正事说完,李隆基还是没理会弹劾长孙昕的那些人。

    他不散会,眼睛在群臣身上扫来扫去,嘴角渐渐上翘。

    大家毛骨悚然,陛下要作甚?

    “朕想问问,收税,有铺子的好收税,跑不了,直接就交了。

    商人运输,不能到一个地方便交一次税吧?从杭州到京城,一路要交多少税?

    诸卿皆为我大唐之才,可有解忧之策?”

    李隆基声音中包含着一丝期待,你们有没有厉害的?有的话,提升官职。

    姚崇三人加上魏知古,同时闭眼,完,陛下是要找事儿。

    “臣有一法可行。”户部侍郎站出来。

    户部尚书现在属于挂名,钟绍京去管书法协会了。

    毕构结束了在河南府的任期,快回到长安了,等他回来,当户部尚书。

    大家都看户部侍郎,姚崇四个人没看,他们知道,侍郎缺心眼,能那么好解决吗?

    “臣以为,应照比漕运之法,由地方出具文书,到长安核对,与地方给出的数据不符合者,当判。”

    户部侍郎说出漕运的事情,地方粮食和其他东西,放到船上,同时核对数目。

    等着到了长安,再次核对。

    “若地方作假,给商人凭证写一个,另一个自己的少写,甚至不写,多出来的钱地方就留下了。”


>>>点击查看《带着系统来大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