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明天子 > 明天子目录 > 章节目录 第四十八章 取舍(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明天子 章节目录 第四十八章 取舍(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四十八章 取舍

    只是这种水利工程技术并不能超出时代。

    朱祁镇想要一个既能保全淮河两岸百姓的方案,又能维持运河顺利运行的方案,或许能有。但是能不能做到却是未必了。

    朱祁镇用脚趾头想,这都是想相当有难度的事情。

    而且一旦完成不了,就又是一个朝廷自己酿成的重大生态灾难。

    每每一想到这里,朱祁镇就会再次将欧阳修所写的关于六塔河的文章再读一遍。

    北宋决策修黄河的事情,就是提出了一个完美的方案,却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灾难。

    大明固然是年年有灾荒,但是如果是朝廷施政不当,酿成的人祸,朱祁镇自己都无法原谅自己。

    所以,朱祁镇根本不去想两者兼得的好事。

    运河与淮河,两者之间必须有所取舍。

    并非说,修淮河,运河一定要废,但是两者之间的优先级必须明确。

    至于选运河还是淮河,朱祁镇根本不用想。

    原因很简单,运河沿岸的百姓没有了运河,固然会穷困一些,但是淮河如果不修好,对淮河两岸百姓是无穷尽的灾难。

    这根本不用选,自然是保障更多百姓活下。

    只是这个理由未必能说服很多大臣,特别是与运河利益相关的人。

    说实话,虽然孔子满篇道德文章,都说一个仁字,但是很多时候,他的徒子徒孙从来没有将仁放在最上。

    而今也是。

    所谓三纲五常,可见一个仁字吗?

    朱祁镇必须用更严重的理由迫使他们不得不低头。

    当然了,朱祁镇可以用自己的权威肆意妄为,但是这对朱祁镇的政治威信有很大的损失。这种毫无技术含量的蠢事,朱祁镇从来没有想过做。

    朱祁镇说道:“我太祖皇帝本淮右布衣,正值天下丧乱,振臂而起,十几年而有天下,此固人力,岂非天命乎?”

    “祖陵安危,上干天和,下及子孙,不可谓不重,而今祖宗皆在悬危之境,朕何能安寝?”

    “洪泽湖这里决计不能这样了。”

    “工部,有什么办法能消弭祖陵之患?”

    陈翼说道:“只能加固河堤,再这里增加数道石堤,足以捍卫祖陵。”

    朱祁镇说道:“天数无常,你这个办法可以,保祖陵完全乎?”

    陈翼说道:“不能。”

    朱祁镇说道:“这么说没有治本之法?”

    陈翼此刻早已被朱祁镇牵着鼻子走了,他只能说道:“有洪泽湖就是因为淮水东去不畅而存在的,而今黄河改道,淮河通过故道入海,只是淮河故道被黄河冲刷多少年,而今河床高起,已经高过了洪泽湖。”

    “于公在时,曾想修建一条河道令淮河分道入海,只是淮河水势太大,旱季还行,一旦雨季,修的河流根本不够用。”

    “要想解除祖陵的隐患,必须先将洪泽湖湖水排出,要排出洪泽湖湖水,必须修缮淮河,疏通淮河上游,并开掘入海通道。”

    “最后不要让运河再用淮河之水。”

    可以说如何治理淮河,是水利学院之中近乎永恒的命题。永远都不过时的命题。

    所以很多结论都是现成的。

    但是很多人都不敢说出来,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甚至比黄河改道的工程都大。

    原因很简单。

    黄河河道大部分是其他河道的故道,黄河下游就是大清河的河道,可以说黄河决堤之后,只有数十里是硬生生冲出来的河道,其余的都是各种其他河道。

    于谦做的不过修建河堤而已。

    虽然以束水攻沙的办法修建河道,土方量也不少,但是比起硬生生挖掘出来从洪泽湖入海的河道来说,就有一点少了。

    而且运河相当一段都是用得淮河水,如果想用淮河水,就要强行改变淮河水的走向。

    淮河本来是东流入海,而且去硬生生的分了一支变成南北流向,这也分散了河道的排水能力。

    其实,如果单单治理淮河并不是需要什么高深的水利原理,只需顺着水势开道就行了,但是很多事情都是知易行难。

    朱祁镇说道:“你叫陈翼对吧。”

    陈翼说道:“臣正是陈翼。”

    朱祁镇对陈翼这个名字还是有印象的,无他,老一辈治水之臣纷纷老去,比如说阮进,王永和等。朱祁镇对下一代治水之臣,也是要有所了解的。

    而陈翼就是以此著称的。

    不仅仅如此,陈翼对新技术从来不拒绝,在利用蒸汽机上,也是有很多独特的创见。这让朱祁镇很是欣赏。

    陈翼的官职并不高,这也是与陈翼的出身有关。

    学院出身,不是正统士林出身,能有工部主事已经不错了。

    但是朱祁镇从来没有放弃过提拔非科举出身官员的想法,他说道:“朕将这一件事情托付给你,你能不能做下来?”


>>>点击查看《明天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