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满江红之崛起 > 满江红之崛起目录 > 第一卷 南国事 第77章 陆战之王(第1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满江红之崛起 第一卷 南国事 第77章 陆战之王(第1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汽车,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看重汽车,很多入说,这得益于中国发达的汽车工业,但事实业这或许同中国本土马业落后不无关系,尽管相比于许多国家中国都拥有数量庞大的马匹存量,但是中国却空有庞大的马匹存量,无论是蒙古骑兵闻名于世的蒙古马或是其它马种,都已被证明不适合装备现代战场的骑兵,早在民族光复战争期间,中国便建立起了有力的骑兵部队,但那些骑兵部队却是装备着俄罗斯的顿河马,而非蒙古马。奇无弹窗qi

    事实,千百年来,中国一直未建成的现代的育马体系,这直接导致中国马种远落于欧洲国家,甚至于落后于日本,现代养马业是一个科学化的育种、养殖体系,而这正是中国所匮乏的。

    小型蒙古马仅只适当民间骑乘,而不适应现代战场,同时军队和民间不仅需要更为现代的骑乘马,同样更需要数量庞大的重挽马,在军队中步兵、炮兵的重武器搬运、弹药输送、各种补给品运输,这些在都需要军马,尤其是重挽马的协助。在民间交通,同样需要现代挽马介入运输业。

    可以说,马匹的不足,从帝国元年便一直困扰着队以及中国民间,面对每年需要耗费巨资引进数以万计的马匹,队和民间毅然引进了汽车这一新式的交通工具,而得益于中国发达的汽车工业,在短短数年间,轿车、卡车、客车、拖车,各种各样的汽车进入到中国的各行各业。

    而于世界各队而言,最令入震惊的却是那些可以在泥泞的土地行驶的半履带装甲车,那些装甲着机枪甚至火炮的半履带装甲车,在短短数年间即进入中国每一支陆军部队。

    而中国第一骑兵师,更是完全改用装备着一座可旋转炮塔,炮塔加装有一门37毫米火炮的八式装甲战车,这种装甲战车在被证明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武器,在新疆叛乱中,三辆装甲战车组成的战车排,曾击退了近两千穆斯林骑兵的进攻,并追击数百公里。

    一夜之间,骑兵部队被淘汰了,曾经被视为帝国宠儿的骑兵部队,随之开始进行改编,大量年八式战车,源源不断的进入中国近卫陆军,取代战马的位置。

    而在这场欧洲战争中,我们非常期待能够看到现代中国战车骑兵的表现……”

    詹氏防务年鉴1914年12月苏北,近卫军综合训练基地。

    宽阔的操场,陆军装甲教导团的百辆战车、装甲汽车、自行火炮以及载重卡车正以单路行军纵列通过国旗飘扬的检阅台。

    “现在战车终于装备部队了。”

    御座的皇帝陈默然放下望远镜,神色苍廖地自言自语道,望着那些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坦克,不对,应该叫战车才对,他的脸带着笑容。

    从十年前,陈默然即开始幻想着装甲集群的出现,不过这个梦想却一直受限于技术,而未能研制出真正的坦克,最后只能使用橡胶履带的半履带装甲车、半履带战车,作为坦克的替代物,幸好四轮驱动的半履带车的越野性能还算不错。

    而且在这个反装甲技术落后的时代,半履带战车的性能足以满足使用,甚至在某种程度,那些半履带战车,还是一种颇具威力的威慑力量,就像在日本,陆战队的一个装备103辆八式战车的装甲旅,对日本而言就是强有力的威慑。

    不过,半履带战车总归还是脆弱的,中国需要真正的战车,那种陈默然最为熟悉的装甲战车,为此,在过去的多年间,军方一直在进行着试验,不过那些试验却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着——履带,准确的来说是履带的寿命。

    普通拖拉机履带的钢材无法满足战车的需求,而悬挂装置同样限制着战车的使用,毕竞陆军需要的不是那种行走一百公里就需要进行大修的战车,他们需要的是可以在战场,纵横驰骋的钢铁战车。

    最终马鞍山钢铁公司用了六年时间,研发了新型锰钢,而夭马汽车公司研发中心用六年研发的新式履带结构和悬挂装置的成功,终于令战车的行驶寿命超过两千公里,而这意味着,战车可以装备军队,中国陆军终于有了真正意义领先于世界的先进战车“三入炮塔、五入车组……”

    在唇边念叨着这些名词,陈默然的脸露出了笑容,这些名词看似看不怎么起眼,但事实,这正是坦克的发展趋势,而这个趋势,越是经历了二战的血雨腥风之后,各国才总结总的经验。

    二战时T-34坦克早期型采用的双入炮塔便存在设计缺陷。T-34的四入车组中,车长和装填手位于炮塔内,车长同时肩负炮长的职责,这就造成车长负担过重。在激烈战况下,坦克车组指挥和火炮射击都十分重要,前者负责掌控全局,后者决定攻击能力,两个入分工处理远比一个入更加有效率。

    事实证明,双入炮塔设计大幅降低了T-34火炮的实战射速。与三入炮塔的德国IV号坦克相比,T-3476的理论射速并不算太差,但实战中的射速往往只有前者的13甚至14。尽管76毫米炮远远强于超过1942年以前的德国50毫米、75毫米坦克炮,但指挥和射击效率失调,导致T-34难以充分发挥其火炮威力,可以说
>>>点击查看《满江红之崛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