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孤岛喋血 > 孤岛喋血目录 > 章节目录 027 态度(第2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孤岛喋血 章节目录 027 态度(第2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需要,就要一面国旗!”

    大家那时都知道了对面的要求,但是隔着一条河根本没办法送过去。然后老任说他看到一个女童子军用油布包了一面国旗,冒着枪林弹雨跳到河里游到对面把旗子交给守军。

    一时之间两岸掌声如雷,老任说他都流眼泪了。没多久,那面旗帜就在对面仓库顶上升了起来。

    老任接着还说了不少,还包括发生在南市的战斗。

    蒲素认为国民政府抗日态度当时无疑是坚决的,也确实想在上海和日军摆开战场决战。

    无奈沉疴难返。再是精锐装备,战士再有杀敌的决心,面对日本这么一个处心积虑几十年的侵略政府,虽说是弹丸小国却是海权国家拥有舰船和飞机。战事一起也是有心无力,结局也是必然。

    既然说到了当年战事,老任也提到了租界那道围墙。

    上次去作坊的路上蒲素看到的租界围墙,其实以前并没有。

    法租界紧邻华界南市,民国路口的那道铁栅栏是早就有的。但是从斜桥开始一直到沪西原本并不设防。炮声一响,法租界盘算战事不会轻易结束,于是连夜从斜桥开始沿着陆家浜整个租界砌了一道两丈高的围墙。

    这道砖墙用了几千名工人,三天就完工了,老任还调派了巡捕在现场监督了三天。(三天完成这么大的工作量,用现在眼光看也几乎是不可思议。大家可以看看法租界地图)

    公共租界也同样如此。沿着防区围绕整个租界一边布设沙包一边架设铁丝网严密防范,才保证了租界市民的安全。

    所以说租界当时居住不易也有道理。趋利避害乃人之常情。有钱人逃到香港,有军政背景的不走国民政府也勒令上船。没钱的往浙江方向逃难,有钱又故土难离的就都涌进租界了。

    上海市民在那个时期经历的也多,逃难经验丰富。小刀会、泥城之战、北伐军开进和奉军交火……只要一打仗,市民就往租界跑,在一般人的观念里“租界永远是安稳的地方。”

    但是这一次,很多消息灵通、有其他国家消息的人都预感太平洋战事也是一触即发。

    真到了那时候租界也保不住这份安稳了。

    ——

    这里写的基本都是史实记载。有兴趣的百度一下都可以查的到。

    现在我们也开始承认国军在抗日正面战场的功绩,我想大致描述一下不算犯禁吧。

    “一寸山河一寸血!”

    向所有为国作战光荣牺牲的战士致敬!

    女童子军送旗也确有其人。

    林青霞在电影《八百壮士》中扮演过原型人物。

    10月28日夜间,杨惠敏将一面12尺长的中华民国国旗裹在身上所穿着的童子军服底下,冒着战火危险,自公共租界出发成功泳渡苏州河,并获得谢晋元将军的接见,将国旗送至四行仓库。
>>>点击查看《孤岛喋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