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曹家逆子 > 三国之曹家逆子目录 > 章节目录 第2063章 曹昂损招(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三国之曹家逆子 章节目录 第2063章 曹昂损招(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过年一时爽,年后泪断肠。

    书房之中,曹昂对着一堆奏折抓耳挠腮,尚未理清头绪就接到陈琳求见的消息,大喜过望立刻选择接见。

    陈琳进入书房躬身拜道:“臣叩见陛下。”

    “爱卿来了就太好了。”

    曹昂招手说道:“快帮我看看这句话什么意思?”

    呃……我是来告状的,不是来教书的。

    陈琳心中浮现出一股不详预感,硬着头皮上前接过奏折为其解释,读懂意思曹昂拿起朱笔很快做出批示,又拿起下一本继续。

    国家越大越不好管,除了长安还有各州郡县,涉及各个方面,奏折堆积如山,还不断有新的送来,短时间内根本批不完。

    就这还是中书省筛选后的结果,看着眼前奏折,曹昂有种鸡啄米山,狗舔面山的感觉。

    陈琳更心累,他是来告状的,怎么就被抓了壮丁呢,还有如此简单的奏折陛下竟然看不懂,他这么多年的书怎么读的?

    忙碌半个多时辰,陈琳实在撑不住了咬牙说道:“陛下,您管管各部主官吧,臣实在是分身乏术啊。”

    曹昂问明情况一拍额头说道:“对啊,你不提醒朕差点忘了,上次让你反怼大耳贼的事该提上日程了吧?”

    陈琳:“……”陛下,你不帮忙还拱火?

    年初自己家的事都顾不过来,哪有时间找别人麻烦?

    他无语的说道:“陛下,事要一件一件的办,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这事咱们能不能先放放?”

    曹昂看着桌上奏折灵光一闪计上心头,笑道:“募兵之事最为紧要不能怠慢,明早你先刊登大都督府的新闻,再通知百官,明早继续大朝会,朕有事宣布。”

    明朝时朱元璋批改奏折,一名官员洋洋洒洒写了数万言全是废话,只有最后几句点名主题,朱元璋气的当场揍了那家伙一顿。

    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事非要罗嗦一大堆,写的人不费劲看的人也费劲呐,皇帝需要处理的事那么多,又不是只看你一人的奏折。

    曹昂虽然不会像朱元璋一样当庭揍人,却有办法让他们有苦说不出,乖乖按照自己的意愿写。

    “臣告退。”

    陈琳如蒙大赦,逃也似的离去,他终于发现自己进宫告状就是个错误,曹昂跟那群王八蛋压根就是一丘之貉,甚至犹有过之。

    关键时候还得靠自己啊。

    想好整人办法曹昂再无批改奏折的心思,离开书房遛弯去了。

    昨夜又下了场雪,不是很大,却成功将眼前世界染成了白色,偶尔微风吹过那叫一个清爽。

    长安的冬天还是很冷的,但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只是不知辽东草原怎么样,有没有发生黑灾白灾。

    所谓黑灾,就是草原冬季少雪或者无雪,使牲畜缺水,疫病流行,膘情下降,母畜流产,甚至造成大批牲畜死亡的灾情。

    白灾很好理解,就是雪灾。

    这是草原最常见的灾情,严重点甚至能将整个部落从草原上抹去,草原胡人应对灾情的办法很简单,南下劫掠汉人,所以草原的灾情也是汉人的灾难,现在情况好点,匈蒙二州都有存粮,也都修建了保暖的牲口圈,中原和辽东的小麦玉米等秸秆也都大量运往草原,不至于让牲口冻死饿死,但好端端的谁也不愿意承受不必要的灾难。

    “唉,皇帝不好做啊,任何一个角落的事情都得考虑到。”

    曹昂望着屋顶积雪发出一声无奈叹息,他倒想做个秦二世那样的昏君,可惜良心不允许。

    逛悠一会继续回去批奏折,艰难的将一天时间打发完。

    第二天早晨百官再次齐聚宫外,交头接耳满脸疑惑,实在搞不懂曹昂召开大朝会的意义。

    一般情况下大朝会半月一开,大家碰个头点个卯就行,大朝会又不是商量正事的地方,但曹昂连续开两天什么意思,他不像那么勤快的人呐。

    宫门按时打开,百官带着疑惑赶往大殿,没等多久曹昂就来了,身后跟着一群抬箱子的太监,将箱子放到龙椅前才退下。

    百官更疑惑了,却明智的没有询问,行礼站定,静等曹昂发言。

    “这帮老不死。”

    曹昂清了清嗓子说道:“诸位爱卿为大魏鞠躬尽瘁,任劳任怨,做事都是极认真的,说实话,有诸位爱卿辅助,朕对大魏的未来很放心,但诸位爱卿也知道,朕才疏学浅,你们写的锦绣文章许多都是看不懂的,所以今日将大家聚在未央宫特意请教,还望诸位爱卿不吝赐教。”

    说完起身,上前打开箱子取出一本奏折念道:“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祢衡,这是你写的奏折,辞藻华丽,一看就是好文章,但你也知道朕才识有限,看了半天也没明白你究竟想说什么,过来给朕解释一下。”

    百官终于搞懂今天举行大朝会的目的,原来是嫌奏折写的太深奥,找麻烦来了。

    真要请教私底下叫过去就行,何必专门举行个大朝会。


>>>点击查看《三国之曹家逆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