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初唐大农枭 > 初唐大农枭目录 > 章节目录 第四百三十章 强大的农耕效率(第1页/共3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初唐大农枭 章节目录 第四百三十章 强大的农耕效率(第1页/共3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不管是什么民族,什么文化程度的人,只要不是先天智商上有问题,那么,只需要生活在夏国一段时间,他的脑筋和思维就会逐渐开化。

    因为人的学习能力通过上万年的进化,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高度,后世很多没有见过世面的乡下孩子,去到了大城市之后,只需要几年的时间,各种先进的东西,复杂的生活环境,他们都能使用和适应,最终成为给这些城市带来活力的主力人群,而在这个时代,其实也差不多是一样。

    最难的,只是如何把他们从一个个山沟沟里,带到像夏国这么繁华,到处都充满先进的信息的地方来。

    上元节长假之后,夏国的工人们都开始复工了,而夏国的农民百姓们,也开始修整或者领取农耕工具,等待化雪解冻了之后,好大干一场。

    今年的开荒任务因为新的休假制度,而有了一些调整,接受城内休假的工人做志愿者,用周末的两天时间,去农垦区参加义务劳动。

    几乎大多数在城内各个岗位工作的工人都报了名。

    因为,夏王于秋今年会亲自主持农垦区的开荒工作,去到夏王身边,肯定能学习,进步。

    对,‘学习,进步’这两个词,就是今年夏国的热词,在广播电台每天无数次的思想教育下,所有人都以‘学习进步’,掌握更多的技能知识为荣。

    从上元节过后,于秋在节后开启了一段时间比较规律的生活模式,上午在洺山书院讲两到三堂课,下午则是回到北大营,跟各个集团来的技术工人,一起在军营里搞搞武器装备的研发制造,缓慢的完成着系统任务。

    至于晚上嘛,造人大业,他是一天都没有停歇过的,夏王的子嗣问题,早已成为了夏国百姓们关心的头号大事,似乎,只有他有了子嗣,夏国的繁荣昌盛才能得到延续一样。

    今年和往年一样,直到二月中旬,夏国的土地才开始适合耕种,不过今年去农垦区开荒的队伍阵仗有点大,数十辆大卡车,过百辆农机车,过万架犁耙,和数以十万头的牛马牲畜,以及于秋亲自带领的超过二十多万的青壮组成的垦荒队伍,浩浩荡荡的开进了农垦区。

    要知道,这边由于各种俘虏和一些投诚之人的家属的迁移安置,加上李秀宁嫁到夏国来时带来的三十万人,来就生活着四十多万人。

    而加上于秋带来的这一拨,六七十万男女老幼,个个都拿着精良的农耕工具一齐上阵,爆发出来的能量可是不小。

    仅仅是一天的时间,他们就开发出来了十万多亩土地,人均至少七八分田,这还是人手刚聚集到一起,配合度不够的原因。

    到了第二天,则是直接开到了十五万多亩,人均开田面积达到了两亩多,这是过百台农机车和数十架大排犁运作起来之后的威力。

    等到了第三天,那就更恐怖了,因为周末了,洺京城各个集团的工厂都房价了,二十多万工人志愿者,在前一天晚上就启程,连夜赶到了农垦区,这一天,大家直接开发出来了二十多万亩田地。

    混在人群中干活的刘黑闼很是郁闷,他悲催的发现,于秋在上元节那天晚上,在广播电台里对自己的鄙视,居然是对的。

    自己赶着一头牛,哪怕是于秋分配给他的牛,是大黑的直系后代,一头才两岁就比普通犍牛身躯高大了一圈的黑皮牛,他每天开出来的田地数量,也抵不上那些农机车开出来的一小半,甚至是三成都不到。

    人还真的是需要发挥想象力,把心放的大一些,才能干出大事业,一个人种出来的粮食,要一百人个,甚至一千个人都吃不完,才是于秋认为的正确的打开模式。

    而等到将近一个月的开荒时间结束,五百万亩既定开发目标就全部开发完毕了。

    这个时候刘黑闼准备在自己开出来的几十亩田里种下自己从军屯仓库弄来的高产粮种,然而,他又被阻止了。

    夏国,其实没有真正的自由,各种限制无处不在,刘黑闼就是这么认为的。

    但是,他又不得不承认和佩服,人家限制的确实很有道理。

    这五百万亩新田,于秋根本没打算种什么高产小麦,李唐种小麦的地方多了去了,整个黄河以北的地方春耕的时候都在种小麦,而且,有近一半小麦种子,都是夏国产出的高产良种小麦。

    还有草原上,慎州以北,二百多里宽的缓冲隔离带上,陆军骑兵早已撒上了良种燕麦种子,这是于秋完成了系统的燕麦种植任务之后,获得的良种种植出来的燕麦,这些燕麦被泡发了之后,像草籽一般的被骑兵队伍撒在了草原上,只要今年草原上不遭遇非常严重的干旱,那么,它也会像草原上的野草一般的长出来。

    那怕产量只是正规田地里种出来的一小半,恐怕也能让数以千万头的牛羊在过冬的时候吃上一些精料。

    因为,他们播撒的量十分巨大,高达五十多万石的种子,差不多能覆盖两三千万亩的草场,即便是只成活一半,产量也只在正规燕麦田的一半,那也有相当于数百万亩燕麦田的产出。

    而且,根据之前的观察,这
>>>点击查看《初唐大农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