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玄幻小说 > 独步大千 > 独步大千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一百六十六章 知命(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独步大千 章节目录 第一百六十六章 知命(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红墙黄瓦的未央宫中。

    静静的大殿中。

    只有南隋圣上和武成王二人。

    来自龙座上的声音很是平和,“那位李春风的身份,你查到了吗?”

    在陆青萍当日于旌阳王驻地被刺杀时玉圭显威救了他一命的时候,关于这件玉圭的来历和他所要转交给的对象,陆青萍就已经删删减减的告知了陆起和孙慈真人。

    自然这件事最后也传到了皇帝的耳中。

    儒门九大传承圣物之一的玉圭,得到之后不亚于一位永久存世的天仙,自然不可能不引起皇帝的关心。

    而由玉圭所引起的李春风这个人物,自然也走进了隋帝和陆起的视线。

    能让孙静芝放心将这么一个重大的传承圣物托付的人,必然拥有着能令孙静芝完全信服的品性和修为,而这样的一个人必然不俗,可居然于山榜上没有见到他的名姓。

    并且这个人居然还是住在京城不远的点灯山。

    距离京城这么近的距离,竟然存在着一个神秘又强大的人物,而南隋朝廷和江湖武林,无人知晓。

    这自然不是一件小事。

    陆起此时站在大殿之中,声音不高不低,似乎神祇般沉稳,却有意控制的弱了几分气度,回应隋帝:“臣已经查出了一些端倪,此人应该是三百年前的人,他于三百年前的武林时还颇具盛名,但后来因为一件事,传言他死了,而后便掉下了当时的人榜,并改名换姓。”

    “但根据孙慈对那点灯山的观察,此人应该就是三百年前的那个人。”

    “所以他当年,乃是诈死,并于三百年后,修为达到了深不可测的境地,直逼山榜神仙前十……”

    陆起的背影伟岸笔直,站在大殿之中,好像一根坚实的梁柱,支撑起了这偌大的未央殿,也支撑起了南隋九百万里山河社稷。

    从他的口中,将王府谍子搜查到的情报信息一一对应,分析出了李春风几百年前的真实身份,虽然还不完全确定,但基本八九不离十了。

    听到李春风竟然是六百年前的人士,还在三百年前名震一时,隋帝心中消化这个消息。

    “此人三百年来一直没有履迹江湖,与退出江湖无益,既然他这么久都没有插手江湖社稷的心思,我们也不要去主动招惹他,这对于我们和他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隋帝开口决定下了对这名新出现的神秘高手的态度。

    不亲和,也不畏惧,各行其道便是。

    陆起也点头赞成这个方案。

    随后,隋帝又转到了下一个话题,语音中带有几分关切:“你说根据青萍此行带回来的消息,李春风此去南疆,还无瑕接手儒门玉圭,那能否……”

    陆起明白隋帝的意思。

    既然还需要保留在手上一段时间。

    那么,

    不妨让青萍试试,能不能想办法获得玉圭的认可。

    这样有可能真正将玉圭留在朝廷,留在武成王府之中。

    反正,青萍并不是不可以拜入书院。

    前提是,陆青萍需要获得那玉圭的认可。

    陆起沉吟道:“这世间修行,儒门养气之法占了三条路的其一,按理来说,天下修行人的确应该三条路同修,但是人力有极限,即便是齐王孙,也是先将一道修满之后,才再去修第二道,现几千年内同时修成数条路的,也就只有武当山上那老道士。”

    “青萍,我观他身上的神魂之力,已经强异于常人,这的确是好事,但若再强加给他养气道路,我担心他是否能吃得消……”

    精一道圆满,而后能补。

    三道同修的确是大道,但也在考验修行人本身的资质天赋心性等,这几千年也就出了一个张三丰,他虽然很相信自己儿子,但……

    隋帝道:“可以先让青萍试试,反正有你这位武道高峰在侧,又是你的儿子,万一不对,及时可以止损,让他专修你家武道便是,但却也不可因此放弃了尝试一番儒门天道的机缘。”

    那毕竟是一位天仙的道果。

    说不眼热想留在手上是假的。

    陆起点了点头,心中也早已经想过,便点头道:“那就让青萍试试,可与不可,都能接受……”

    隋帝笑道:“我知道你家兵库之中搜索了三教百家的武法神通,但这八百多年的大内藏库之中,也同样搜罗了不少,反正你自己也早就进去过多次了,这次便去为青萍挑一些适合他感悟儒门学问道理基础。”

    ……

    这是陆青萍从点灯山回来的第七日。

    今天,有王府密探传回消息。

    据传今日在香山书院秘密举行了一次选拔,有各种书院的大儒集体出现,甚至连即将归天命的朱乘黄老先生也出现了。

    然而今天文庙中这场大典的主角,却并非在场的任何一位鸿学大儒,反而是三个不到二十来岁的年轻人。

    吴修儒、应非花、知命。

    三个来自南隋不同地方书院中
>>>点击查看《独步大千》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