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言情小说 > 国师苏阳离 > 国师苏阳离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一百八十三章 如盘走珠 必有一子(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国师苏阳离 章节目录 第一百八十三章 如盘走珠 必有一子(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后,终于感受到一丝微弱的风吹进密道内。欣喜之余,脚下的步子缓了许多。 珞珈山,位于帝城同姑苏城交接之际,出了密道,即是珞珈山脚。 到了珞珈山,便是真正的出了帝城。 我舍不得小十三,舍不得长命,舍不得汤十一……更舍不得远在帝宫之内的那人。 如今他纳了妃,常有娇娘温存。太后亦在宫中,母子得享天伦之乐。公孙党已落马,后方安保无虞。 我留在青州,也确实帮不了帝君什么。 “主子,不如属下背您走这段路。” 武卫见我步伐缓慢,当是我走乏累了。我摇摇头,强散去心中那一丝不舍,疾步往密道尽头赶。 出了密道,山脚下一片无际的草地。 东方露出鱼肚白,我们数人大口吸入清凉。此处的空气,比之苏府,不知香甜清新多少。 回头望一眼辽阔的珞珈山,我心中突然清明不少。 自我选定青州储君之日起,这里就是我的家乡。等事情得以了结,我终会回来。 带着胜利,凯旋而归。 走出这片草地,数丈远外,有武卫备下的快马。一路疾驰,半个月,便能离开青州。虚掩好密道出口,再铺些草屑,我们迎着春风下山。 前路凶险未知,比之囿于四方天地一般的苏府,不论是我,亦或者武卫,都更喜欢广阔的天地,自在畅快的呼吸。 山脚之下有一简陋茶铺,供上山踏青人驻脚歇息。茶铺尚未开门做营生,高处写着“茶铺”二字的白旗在风中晃动。 白旗下,坐着三名家丁模样的人。长相与常人并无不同,只看那海碗大的臂膀几要将衣袖撑破,白布绑起的小腿比正常人粗大许多。便知孔武有力,不可小觑。 三人打井水,开灶火,烹着茯苓茶。一旁木栏上,拴九匹红棕马,正埋头吃着鲜嫩青草,尾巴不停地打转,鼻中喷薄出阵阵热气。 我老远闻到茯苓茶特有的焦香,脚下愈发轻快,走几步路,忍不住跑了起来。 “你们倒是舒坦,平白借人家灶火烹茶。” 武卫起身,从灶台矮脚下取一粗陶碗,攥住衣袖仔细抹擦干净,倒一碗热气腾腾的茯苓茶递来。 我顺手接过,吹凉些大口灌下。 焦香窜入口腔,茯苓茶流过腹内,五脏俱暖。别看这茶汤浓郁,色泽浑浊,却是极养胃的。 我们数人连烹两壶,才喝的刚刚尽兴。 武卫叹道:“属下小时候,一块巴掌大的地瓜,一碗滚烫的茯苓茶,就整日不知饿。” 我道:“地瓜和茯苓茶,皆性属胀气,自然不觉饥饿。” “从前穷时,也只能喝这玩意儿,更不觉得好喝。如今山珍海味敞开了肚皮吃,反倒怀念用火堆煨熟的地瓜,还有这一碗涩口的茶汤。” “这也算是百姓从生活中摸索出的智慧。若论精粮,一则耗的快,不顶饿。二则哪有那么多粮食给普通人家吃。” “终年劳作,所求的,不过填饱肚子。” “近年战事频发,百姓的日子恐怕愈发难过。” 我静静听着武卫说话,大灌一口茶汤:“等马儿吃饱,我们也尽早赶路,免得夜长梦多。” 我眉头拧起,总觉得十分不安。 闭目侧耳听了几瞬,除了风声和武卫的谈笑声,马儿吃草的咀嚼声和灶火燃烧的噼啪声……还有一些极细微的声响。 我甩甩脑袋,想来是谨慎过头,生了癔症。这会儿天气尚早,城门未开,连茶贩都还没起床,更遑论其他人。 转头时,武卫已没了声息。面色凝重,一手按在剑鞘上,静静坐着。 果真不是癔症。武卫个个不逊于武林中的高手,眼观四面,耳听八方是基本功。 我也凝神坐定,细细观察。 远处一跛脚阿公缓缓行来,一脚深,一脚浅。身背竹篓,倒像是采药人。 我示意武卫收起剑,佯装闲聊。 那阿公行至茶铺,浅浅躬身拜过,才道:“老人家想喝碗茶,不知哪位是店家?” 我让武卫倒一碗茶汤递过去,那阿伯却未接。 “不知哪位是店家?” 武卫极谨慎,长满老茧的手立刻摸向立在桌脚的剑,打量着眼前的鹤发老人。 我道:“并无店家,途经此处,借这宝地一用。烹了壶茶汤解渴驱寒,老人家也来一碗?” 阿公皱起眉头道:“不问自取,即是盗。老人家喝不起这茶。罢了!罢了!” 我示意武卫不必狂躁,仍笑道:“我等走时,留下钱财就是。” 阿公连连摇头:“先斩后奏可不太好。你可知人家是否愿意?现在的后生仔,竟如此不知礼数。” “这茶铺开在珞珈山下,自然是敞开大门迎客做生意。哪有挑客的道理?再者我青州茶肆酒铺,都是先易货,后付钱。我等先喝这茶,后付那茶钱,亦是同理。” “老人家,我说的可在理?” 阿公道:“老人家说不过你这张厉嘴。这世道就是不讲理的,若讲理,老人家何故至此般地步。” 我将茶碗递去:“何故与一碗茶水置气。” 阿公颤着手接过,饮下两口:“最近真是奇了怪了。总有人在不该出现的时候,出没于这山间。” 我立即警觉,问道:“老人家何意?” 阿公道:“许是老了,耳背眼昏呐。总之,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一码归一码,老人家既然喝了你这茶,自然要承情。” 我放松道:“一碗茶,客气了。” 老人家将陶碗放到方桌上,一言未语,跛着脚走远了。 “有意思,不过一碗茶水说什么承情,还转头就走。” “说话也疯癫,前言不搭后语。” 我摇头道:“莫妄议他人是非,上马赶路罢。” 九匹红棕马吃足饮饱,昂着马蹄低声嘶鸣,欲疾驰奔。此地
>>>点击查看《国师苏阳离》最新章节